科举之首辅之路

作者:枝问雁

四年说长不长,但是说短也不短,只不过还是感觉一眨眼就很快过去了。不过在这四年之间还是发生了不少的事情。

杨云清他十三岁那年,出去游学,一路上风吹露宿,也的确是辛苦了些。只是这一路上,他也经过了不少地方,奇人异事、民俗风情更是都见了不少,这也着实让他开了一番眼界。路上虽然辛苦,但是杨云清也没有闲着,每经过一个地方,便写下一篇文章记录下来,这也大体类似于山水游记了。

正因为是有感而发,所以杨云清也并未注重文章格式,常常是想到什么便一挥而就,随意写了下来,或奇人异事或遇事抒情,不一而足。

之后回到祁县之后,杨云清将手稿送去书坊刊印了一二十册,放到了藏书楼那边。一次只刊印个一二十本的价钱其实是挺昂贵的,但是谁叫杨云清他现在身家越来越厚呢?这点银子,也就算是毛毛雨了。他这么做也不过只是想不让这沓手稿蒙尘罢了。

杨云清原以为这书会没几个人去看,但是结果却大出他所料。

实际上藏书楼里借这本书的人还真不少,常常是上一个人刚刚才把书还回去,下一个人便赶紧瞅准时机把它赶紧给借走了。

当然一来这是因为杨云清这个小三元本身的名声,大家也想近距离的看一看杨云清所做的文章到底是怎样的,以往也无缘得见,二来自然就是杨云清的文笔精妙了,让人读起来十分得趣,书里记下的那些个地方,更让人好奇加之感叹,甚至还有人也萌生了以后也要去看看的愿望。

“文平,乡试八月便举行了,现在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你打算何时启程。”楚嘉泽手里拿着一篇文章进来斋舍后问道。

杨云清科试已经考过了,八月自然就可以去参加乡试了。比起当初的院试,这个须由学政确定时间,各府的考试时间都不相同,每年的乡试时间是十分固定,基本不会变更太大,前面几次乡试时间都是一样的。所以他们一般什么时候去省城都是心中有数的。

而刚刚楚嘉泽叫的文平二字,正是杨云清去岁加冠时张夫子替他取的字。

男子二十加冠,只是现实中多有变通,基本上十五至二十之间都可。杨云清去岁的时候,因为家中并无长辈,当然他那便宜舅舅一家除外,因而便由秦知县替他主持了加冠礼,张夫子为他取了字。

“怎么,你是打算要出发了吗?”杨云清听罢后将手中的毛笔放下说道。

“嗯,我和家中父母商量过了,打算十日之后出发,若是再晚的话,便有些来不及了。你看咱们去省城这肯定需要大半个月,一路上舟车劳顿的,到了那肯定吃不消,那时候必须要在省城休整个三四天才能缓过来。到那时休整完了之后,可不得在留点时间读书,找找状态吗?这样一番下来,若不早去些,时间可不得不够了吗?”楚嘉泽一通解释。

“我本也打算差不多时间出发的,这也是宜早不宜迟的事。”杨云清答道。

“那你到时候和我一起吧,咱俩正好凑个伴。”楚嘉泽兴奋提议道。

“那到时候还需要带上我两个朋友,他们应该几日后就能到了。”杨云清他说的自然就是王向松和李高朗了。

因为这次去省城,考完乡试若是过了杨云清是不打算再回祁县去的,到时候直接会在省城住下,之后直接去京城参加会试。否则乡试结束之后再回去的话,一去一回,平白要耽误不少时间。

而海伯从信里知道了杨云清的打算后,回了一封信给自家少爷后,就赶紧把事情安排好,留下他培养好的已经能独当一面的陈三在祁县这边处理事情,自己准备去府城那边了。

而王向松还有李高朗他们也是要在今年参加乡试的,前段时间收到了杨云清的来信后,最后便和海伯一起去府城找杨云清会合了。

李高朗当初院试没过,之后又考了一次,不过还是差了点运气,又是没过,不过到了第三次,他堪堪过了线,刚好被录上了因而今岁才能和杨云清他们一起参加乡试。

楚嘉泽也大概知道杨云清说的这两个朋友,也没介意,就直接约定了到时候四人一起。

这接下来的几天里,杨云清一直都是呆在学里的斋舍中自己读书做文章,偶尔会和楚嘉泽并几个来斋舍这边熟悉的师兄们一起讨论一番。

而且这倒不是他不想继续去听课,而是因为最近乡试将近,每天拿着文章去找夫子点评的人数激增,夫子也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来讲课了,当然每届的乡试来临前的一两个月,学里的情况都是如此,杨云清三年前已经见识过了。

三年前的那次乡试,正是他游学回来的时候。因为提前两月回来,也就是大概六月中旬的样子,杨云清正好赶上了乡试之前最后的“狂欢”,大概也算是临时抱佛脚了,平时学里的学生们可没有最后这两月这么积极的去找夫子批改文章答疑解惑。

反正这样也好,杨云清自己一个人静静的读书也乐的清净。

至于说为什么杨云清他没有参加三年前的那次乡试,那也是有缘故的。

游学之前,杨云清他自然是知道下一年八月乡试的,更别说他还比预计的时间提前回来了,也不存在误了时间的话。

他当时没有参加乡试,其中之一的原因便是他自知当时自己的火候没到,若是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或许是没有问题,但是这个名次却是无法控制的,很有可能会靠后。

杨云清他私心里是想再中一次案首,也就是解元的,他是有连大/三元一起收入囊中的野心的,正是如此,他才不想因为这次匆忙应考,留下遗憾。

而另外一个更加深层的原因则是杨云清他那年只有十四岁,就算乡试中了,去京城参加会试,之后在一路到了殿试,那时也不过是十五虚岁岁。

十五岁这个年龄小了点。“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话虽然粗俗了点,但是也有一定道理。

杨云清他就怕到时候陛下看他年纪小,把他打发到翰林院去,可能本意是想着等他大个一两岁再启用的,只是到那时陛下还记不记得他都得另说。

若是他在朝中有人脉也罢,但杨云清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家中也无势力,朝中谁会记得他呢?到了那个地步,估计以后他就该一直坐冷板凳了。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来啦!又是已经很晚了!以后小天使就直接第二天起床再看吧!

额,先放存稿箱定个时吧,凑个整点吧!感谢在2020-09-2201:45:12~2020-09-2301:14:1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寂寞侯34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