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和往常一样,但又有什么不一样了。
洛瑾初变得“奇怪”起来,她变得非常焦虑、压抑、易怒,她会因为一些小事和林遇闹别扭,也会因为同桌的举动直接将两人的课桌分开。
她还变得更爱哭了。某天,孟浩初在餐桌上夸奖了几个远房亲戚的孩子——似乎是考上了比较好的大学,然后又鼓励了几句洛瑾初,洛瑾初却直接哭了出来。
虽然在这之前,孟父孟母就察觉到了女儿情绪的不对劲,但这次突如其来的哭,还是让他们直面了事情的严重性。
席雪儿当天便和孟浩初约法三章:不准再夸奖任何别人家的孩子。她自己也去找洛瑾初谈了谈:“高三是不是压力太大了?”
刚哭完的洛瑾初眼眶还有些红红的:“嗯。”
席雪儿摸了摸她的头:“不要这么有压力啊。你看,你模考最差的一次,也比一本线要高的。实在不行也可以出国呀。不用这么紧张的。”
洛瑾初没有说话。
她心里明白,席雪儿没办法说出她想要听到的。虽然她也不知道自己想听到什么。
她当然知道自己能考上一本,也知道自家有足够的资金供自己出国,但那都不是她想要的。
洛瑾初,她想要凭借自己的实力,考上一所很好的大学,最好能和林遇一所大学。因为成绩、分数,本来就是她从小到大,引以为傲的东西呀。
如果她只上了一所最普通的一本,或者说不得不出国念书的话,就好像有些很重要的东西,被抹去了。
最痛苦的事情应当就是“我本能”了吧,就仿佛十几年的努力和骄傲,一下子被抹杀。
一直到三模,洛瑾初都处在这种并不正常和健康的状态中。她也还是会和朋友嘻嘻哈哈,会跟林遇分享零食,只是时不时地,心头上的石头就会显露自己的存在感。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三模到来了。
到了这个阶段,洛瑾初已经习惯于高压的考试模式了,虽然焦虑、紧张、不自信等心态依然存在,但在考试期间也不会变得更坏了。
简单的说,这种不正常的状态于她而言,也是“常态”了。
其实洛瑾初能意识到自己的并不良好的心理状态,但这确实不是她想改变就能改变的。好在她的朋友们,特别是林遇,也都包容和理解她目前的这种状态,倒也没有因此发生大的不愉快。
三模考试的流程明显是没有前两次正规的,形式还是和之前一样,随机分配考场,但出成绩的速度明显快了。
洛瑾初的成绩比起前两次模考有了进步,但也称不上考得有多好。总分在班级排到了十几名。
好像应该是要为这样的“进步”高兴的,然而,洛瑾初发现自己高兴不起来。
大约是她自视甚高了?她一直觉得自己能在班级前十左右,好一点的时候能冲刺冲刺六、七名,目标则是班级前五。模考考砸之后,也没改变自己的观念。大概是把自己的目标定的太高,所以幸福感才比较低吧。
但“目标”这种东西,特别是目标大学,定的不高的话,有什么意义呢?
高三刚开学的时候,班主任就让班里的每个同学写了自己的目标大学,那张大表就贴在班级后面的墙上,上面不仅有每位同学的考试成绩,也有目标学校的往年录取分数线。
洛瑾初的目标大学和林遇一样,是M大。
M大不是全国顶尖的院校,却是M市最好的大学,在全国排名前列。洛瑾初所在的树德中学,往往只有年级前十几名,才能“肖想”这所大学。
林遇的成绩是基本能上的,但洛瑾初,她高中所有考试里,名次最好的一次,也够不上这所大学。
不过倒也不算丢脸,毕竟目标院校,大家填的都是名气相当不错的学校,基本都是985院校,211都极其少见。
不如说,如果一所高中里,他们这种尖子班都出不来拔尖的学生,树德高中也不能算是市里不错的高中了。
洛瑾初始终坚信一个理论:如果你的目标是100分,那么你差不过80;如果目标是60分,那很可能得不及格了。所以,她选择了M大。
虽然这个理论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人。但于洛瑾初,是合适的。
三模考试时期,各种关于填报志愿、调整心态的讲座更加密集了。在高考这个人生中重要的分支点上,分数和填报志愿一样重要,有些时候,好的分数甚至比不上好的志愿填报。
学校不断强调填报志愿的重要性,孟浩初和席雪儿自然也重视起来,有时间就会去听一些相关的讲座,洛瑾初和林遇有空的时候也会一道前往,当作放松,毕竟父母对相关事宜的了解其实不如他们。
这周六恰好学校有事放假,席雪儿和孟浩初也有事不在家,洛瑾初接到了来自林遇的电话:“瑾初,最近好像有个高考心态调整的讲座,要不要去听一听,就当放松放松?”
碰巧洛瑾初此时有些“厌学”,不大想写作业,就一口答应道:“行啊,那我跟你一起去。”
两人和家长报备之后,便各自收拾了东西,去了地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