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生莲

作者:月关



    我皇伯父于国家危难之际受命于柴周,方有赵宋。

    惟联平庸,治国无道,世失其序,大乱兹昏,群凶肆逆,宇内颠覆。

    赖夏王神武,拯兹难於四方,勋德光于四海。

    以保绥我宗庙。

    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尽四海而乐推,非一人而独有。

    贯之百王,由来尚矣。

    西夏杨王,天纵圣德,灵武秀世,一匡颓运,拯倾提危,刑法与礼仪同运,文德共武功俱远。

    爱万物其如己,任兆庶以为忧。

    火德既微,水德当兴,天之历数,实有所归,握镜斑枢,允集明哲。

    联虽庸暗,昧于大道,稽览隆替,为日已久,敢忘列代遗则,人神至愿乎?予其逊位别宫,敬禅于杨,法尧禅舜;如释重负,一依魏晋宋齐故事。

    君其祗顺大礼,飨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洋洋洒洒三百多字的禅位诏书,假托了赵元佐的名义,其实走出自罗公明的手笔。

    赵元佐为人愚腐,至诚至孝,讲究的是子不言父过,这皇位他根本就不想坐,让他禅位容易,可要他承认自己父亲的过失,他却是不肯的。

    不过罗公明也算给他留了脸面,禅位诏书中只是代他自承没有治理国政的能力,只字不提七大罪,但是在此前下天下州府的邸报中,却是已经明言了的。

    罗公明如此做,既是给废帝元佐留个脸面,也是考虑到了杨浩。

    杨浩接受禅让,此前曾答应永庆公主三个条件,第一,国号不变;第二,宗庙不改;第三,善待赵姓宗室。

    第三条好办,第一、二条对帝王们来说,是最难以忍受的。

    国家仍然称之为宋,皇家宗庙之中,开国皇帝仍然摆设赵匡胤的灵位,这对注重香火传承的古人来说,是一块大大的心病,可是对其他人来说这种难以接受的条件对杨浩来说却丝毫不成问题,他并不在乎这个,在他看来,实际利益,远远大于一个虚无缥缈的名份。

    何况,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乃至军事的展,还是有着许多可圈可点之处的,世人多受一部评书影响,把赵宋贬的一文不值,可杨浩对宋朝却颇为欣赏。

    宋朝的富裕程度、民生经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国运也算是很长的。

    做为一个王朝,它当然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即便走到了他原本的那今年代,也没有哪个国家就敢说它的制度毫无缺陷,而杨浩多少知道一些宋朝政治存在的弊端,他有信心去芜存精,让这个本该在历史中大放异彩的国家继续延续下去,而且比本来历史中的它,更加多姿多采,国运延长的更久,甚至成为自春秋以来,国稽最长久的年代也不无所可能。

    至于非把他很敬重的赵匡胤的灵位从宗庙中撤出来,把宋这个令整个西方和东方大多数国家推崇备至,奉若东方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圡命的大时代的王朝湮灭在历史当中,重新换上一块不知所云的牌子,他并不热衷。

    而对他来说很容易就可以接受的这一点,对赵普、卢多逊、曹彬、潘美等众多故宋老臣,乃至天下士子百姓们来说,却是大为感激,使他迅得到了民心的归附和各地将领、官员们的拥戴,国家动荡的局面迅得到了稳定。

    自古王朝更迭,莫不以五德轮回为据。

    杨浩当国,称之为以水德代火德,故此冠冕龙袍,施旌节旗皆尚黑色。

    水,北方,色尚黑,冬十月为岁,此时恰是十月,杨浩诞于北方,再加上早些年民间传言的印证,这些无形中恰恰与之相合的特征,不只是民间百姓对杨浩天命所归深信不疑,就是许多士子文人,文武官僚,也相信这是天命。

    文武百官皆着黑色官服袍带朝贺,杨浩着天子冠带,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九马,备五时副车,置施头云罕,乐舞八价,登坛受禅,接诏、策,堑,公卿、列侯、诸将万余人陪同,燎祭天地、五岳、四渎,议改正朔,大赦天下。

    因为他是像柴荣继承郭威的帝国一般,沿袭先朝国号,所以年号便也不急着定下来,不需要像赵光义一样心虚,连两个月都等不得,甫登大位便匆匆忙忙更换年号,他总要等到明年元月一日,方定为新帝元年。

    元佐只做了不久的皇帝,按规矩,他本该是等到明年元月一日,才可以建立自己的年号的,这时直接禅让了宴位,史书上,他这位昙花一现的皇帝,便将是年号也不曾有过一个的了。

    受禅仪式完毕,又举行了燎成礼仪,燃柴火以祭山川,庆贺西夏王杨浩受禅为帝。

    杨浩下诏为亡父母加封帝后号,册封罗氏冬儿为皇后,下诏立汴梁、洛阳、长安、金陵、兴州为五都,已是暗藏了迁都的玄机。

    随后就是对百官的安抚和对逊位之帝的优待,册封逊帝元佐为稿王,行宋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肝;嵘王仍是歧王,王号不改;又有两宫太后,尊号、待遇皆从旧例,不做削减,赵宋宗室皆有封赏,原来因为年幼尚无封号的皇子皇女至少也封了个公侯之位。

    随即便是对百官的任命,各地方文武官吏、朝廷各文武官吏,悉从旧职,或有更易改制,也当徐徐而变。

    赵普、卢多逊入内阁,与种放、丁承宗并列内阁四大臣;赵普、卢多逊另加太傅衔,官至一品。

    曹彬、潘美及一众随同兵变的文武官吏,在恢复原有品级官职的同时,另作封赏,曹彬、潘美皆加太师衔。

    这其中还有一个罗克敌,他在禁军中掌握着极重要的一股力量,如果当初他没有点头答应参与兵变,很可能第一计划不会顺利完成,得被迫动武,一旦皇城染上血腥,杨浩踏着斑斑血迹登上皇位,这身后之名难免就要大有污点,再如何修饰也是没有用的,所以罗克敌也可算是功莫大蔫。

    除了这份功劳,杨浩与他的交情更是深厚,对他本来也有大大的封赏,至少也要给他个节度使,另加太子少保衔,但是却被他谢辞了。

    这不只是他自己的意思,更是他老爹罗公明的意思,罗公明在这桩兵变中起着重大作用,曹彬潘美打仗没得说,可是这样的事根本无法思虑周详的,幕后一切本就走出自罗公明的手笔,也就是这老狐狸出马,才有本事波澜不惊地完成这样一桩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是封赏名单上根本没有他,除了少数知情人外,旁人全不知道他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就算是史书上也不会在这件大事上载以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