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清

作者:天使奥斯卡



    北方末世气象越来越显出来虽然有个谭嗣同在苦苦支撑。可是看到这个朝廷居然在用邪教的力量试图自保。天下士大夫说不寒心。那是假的。南北一消一涨。徐一凡这里然隐隐有点天下归心的样子。李鸿章息影合肥。邓华熙当初也和这位老前辈往来颇密。大家很谈的来。李鸿章被架过来。虽然邓华熙不他淮系旧部。可是李鸿章还是给他也写了一封密信。接信之后。邓华左思右想还硬着头皮来了。天下督抚。他是第一个来向徐一凡表示投靠的。

    可读人。又是大员。总要有点面子。邓华熙准备投靠了还硬要做曲曲折折。一来先拜李鸿章。绝足不踏徐一凡的总督衙署。徐一凡也一笑拉倒给他这个脸也罢。就到了汤山军营里头坐着。李鸿章拉着邓华熙就摆出出城看风景的架势。来汤山拜徐一凡。

    后面车马赶了上来。车上都是伺候李鸿章的家仆轿夫。四个轿夫赶紧抬了滑过来伺候。拿来了大衣和毛垫。一帮人一起动手。伺候两个老头子上了滑家人还提着保食盒准备着姜汤伺候生怕两位老爷子架不住风寒。

    却没料到李鸿章的兴致极高。坐在滑竿上面不顾鼻子吹的通红只是催促轿夫快点朝上爬。

    这里已经离汤山军营不远了。他们选的又是一座比较高的山头。等轿夫气喘吁吁的爬上去后。眼前景。一览无遗。

    李鸿章是来过的。华熙却是初。入眼之处。只是目瞪口呆。

    眼前一大片军营从近处向远处似乎没有尽头一样铺了开去。建成的是少数。更多的还在施工。不知道有多少小工密密麻麻的如蚂蚁一般在往来劳作。建成的军营里头。不少队伍正在操练。就见一排排的大盖帽在操场上面涌动。口令声震天般响。杀气腾腾之处。从远处能一直飘到这里来。

    一面面苍龙旗帜。在建好的军营场当中骄傲飘动。这种近代的资源动员能力。集中无数真金白银砸在这里的建设能力。百战归来的海东虎的威风杀气。从山头望下去。尽入眼底。

    李鸿章在邓华熙身只是冷笑:“北洋三十年经营积攒的资本。南洋华侨百年生聚的积累。无数有志兴革的大好青年。竟然就全在这个家伙的手中。我们这些老头子苦心孤的想干点事情出来。在他的气魄本事下一比。竟然过去的事情。不值一提。现在大英帝国的相特使。就在他的江宁城中客……京城那里。却还知道在折腾些什么……叫人不能深想。一旦深想。这气运到底朝何处转移。真是再明不过。”

    邓华熙心里面不知道是个什味。兴奋吧。有一点。更多的却是失落。徐一凡到底有多期待他们这些天下督抚呢?气运鼎革。向来看的是实力。你有掌握天下的实力。下督抚。到时候只有向你奔竞投靠的份儿。似乎是为了证明他们这些大员存价值似的。他喃喃道:“中堂。可北京也在变法啊。”

    李鸿章大不耐烦的手:“变不的……小石。你我都是局中人。这个大清。你我还看不够明么?已是行到绝处。那么多王公那几百万旗人的袱。还有争权的帝党后党。能容的谭嗣同细细梳理这天下?谭复生没足够实力依靠。就贸然投身京城这个最复杂最险恶的环境里。纵然他有舍了这条性命的决心。又能将这破船航向改上多少?瞧着吧。瞧着吧。现在他的变法脚步已经开始。已经砸了不少人饭碗了。可以想见京城是如何的暗流涌动。现在只是你小石一个人来此江宁。北京城的笑话出来之后。更不知道有多少督抚会络绎于来江宁的路上。”

    邓华熙呆呆的看着鸿章。忍不又问了一句:“中堂。你又为的什么?”

    一句话说完。他就道失口。赶紧闭嘴。李鸿章不在意。只是满脸萧瑟:“。我七十多了。洪范福。最后一个就是考终命。老头子现在就死那安南。京城政变以降日本的名声。就要背一千年了……现在能弥补一些。

    些。老头子大概还能做点事情吧?……这颗拼命心思。终究不死呢。默默无闻从此老死户下。不是我李鸿章……只是免不了又上一个2臣的名声了。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叫人怎么选择。都是为难。为*……”

    他猛的一拍巴掌:“说这些干什么?我们不过是顺着潮流走。在那军营当中的是在这末世推动潮流的人。小石。走。见那个一凡去。”

    ~~~~~~~~~~~~~~~~~~~~~~~~~~~~~~~~~~~~~~~~~~~~~~~~~

    “禀大帅卑职带兵邓浩洪。邓浩洋到。”

    徐一凡正等在新建设起来的士官教导学校的学堂督办办公室里头。整个房间。还有一股淡淡的石灰水味。哪怕到这里来等第一个投靠的督抚。他还是从总督衙门里面带了无数公文来看。

    没办法。命就是这么苦。北京局势杂大事面最后关头。情报看不完这决策。谁不敢替他来做只有他一个人担着。听到报告的声音。他却马上丢下手中的事情。起身看过去。

    门口站着几个。当先的就是李云纵和陈金平。后面还跟着两个十二三岁的少年。穿着黄呢子的学兵制服。明显是特制的。套在身上极其合身。两个少年都是英勃勃。立正的时候马靴磕的山响。头昂的高高的。

    李云纵是除开会。什么时候都在汤山的。这里个镇的营房。加上一个士官教导学校。就跟看待自己儿女一样在操持。六个镇主力都在补充新兵。补充械物资。加紧训练。也全是他的事情。楚万里去北方凑热闹去了。李云纵更是须臾不能离开这里。事情如此之多。责任如此之重。居然带两个未成年的小学兵来亲见徐一凡。可见这两个小学兵的不凡了。

    陈金平也是忙人。他平常也是不苟言笑的人。虽然比李云纵好一点。但是也是下属看着腿肚子抖的阎王级别的人物。这个时候却大是不同。虽然在向徐一凡行礼。可眼神却老是望那两个小学兵身上看。满是慈祥。

    这个小学兵。就邓世昌遗下两个儿子了。还有一个儿子是遗腹子。现在才几个月呢。徐一凡到两江之后。就派人接邓世昌家眷。说起来清廷对邓世昌也是相当哀荣。头衔赠了一大堆。抚恤也批了。可是北洋崩溃。哪里还有人具体管这个事情。抚恤的银子一直没下来。徐一凡派邓世昌旧日几个同僚邓家人都接了来。好好安顿。两个岁点的儿。当时就缠着陈金平他们要投军当学官。将来再干海军。经过徐一凡特批。这两个孩子就成了禁卫士官教导学校最年轻的学兵。

    徐一凡看两个小孩子。却把脸一板。指着李云纵和陈金平:“以后你们俩不要接近他们。不要去看们。什么事情。让他们自己喊报告。云纵你兼学校督办。对下要视同仁。金平你是一镇统制。凑到学校里头来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