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唐

作者:庚新



    那岸边柳荫下,几多红梅绽放,平添几分生趣。

    用力搓*揉自己的面庞,言戾总算是恢复过来。他深吸一口气,突然间对着寂寥的苍穹,嘶声吼叫。似乎是想要借着这一声吼叫,把连日来心中的积郁,都泄出去。可是喊完后,更觉几分空虚。

    萧皇后说,会尽快为荥阳郡配置新的郡守。也不知会让什么人来接任?还有他答应我的那些事情;真的可以做到吗9言庆坐在凉亭中,开始胡思乱想起来。

    这可真是,一想就是一脑门子官司。

    他闭上眼睛,努力让自己的情绪趋于平静状态。杨玄感失败了,可接下来呢?河洛地区的动荡,恐怕也将拉开序幕。大时代将临,可自己,似乎仍旧一无所有。

    一时间,心中颇有些寂寥。

    李言庆独坐了片刻。起身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马三宝匆匆前来,“公子,房司马在堂上求见。”

    言庆不禁一怔,连忙让马三宝前头带路。

    一边走,他一边想着:房玄龄这时候过来,又有什么事情?

    他满怀疑惑的走到堂上,却见房玄龄,正在堂上焦躁的徘徊。李言庆连忙迈步走进厅堂。摆手示意,马三宝在堂外守候。

    “大兄,您怎么来缸”

    房玄龄虽然焦虑。但举止上,依旧显得很得体。他先上前和言庆见过礼,而后才坐了下来。

    “李小弟,我要走了。”

    “啊?”

    “昨日家父派人前来送信……我可能很快就会离开荥阳。”

    言庆愕然,非常惊讶的看着房玄龄。好半天,他才反应过来,低声问道:“可知道是去哪里?”

    这消息实在是太过于突然,突然得,让李言庆全无思想准备。

    历史上,房玄龄没有在荥阳郡当过官。而如今,他在荥阳已扎下了根基。杨玄感一战之后。他功勋卓著,甚有可能正式成为荥阳司马。

    在言庆的计划中,房玄龄可是占居了极大的位置。

    他现在,却要走了?

    房玄龄苦笑一声。”原以为杨玄感之乱平息,能享几日安稳。可谁知道…毗陵郡郡尉楼干,于月前反了。”

    毗陵郡?

    言庆诧异道:“那距离荥阳,隔着十万八千里呢。”

    “呵呵,也没有十万八千里,小弟你说得有些过了。楼干聚众三万,几乎杀光了毗陵大小官员。吴兴郡太守沈法兴数次与之交锋,却未曾获胜。而鱼俱罗大将军和吐万绪大将军被反贼刘元进拖在余杭,暂时无法抽身出来。所以沈法兴向朝廷请求援助,我父亲将出任丹阳郡郡守。”

    房玄龄的父亲房彦谦。此时官路亨通。

    出任洛阳别驾后。他先后又获得几次升迁。

    在一征高句丽时。房彦谦为银青光禄大夫,随军司马。陪驾涿郡。二征高句丽时。他又官拜扶余道总管之职,协助宇文述屈突通作战。丹阳郡与江都,只隔了一道江水。位于毗陵郡西边,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可是言庆却没想到,这房彦谦,竟然会出任丹阳郡的郡守之职?

    虽然记不清楚,历史上丹阳郡郡守是谁,但言庆可以肯定,绝非房谦。

    看起来,房彦谦深的扬广信赖,甚至把江都的南大门,就交给了房彦谦执掌。

    “大兄的意思是……”

    房玄龄说:“家父向陛下推荐了我。

    陛下已同意家父的恳求,命我出任延陵县县令,丹阳郡司马,驻京口。估计这几日,就会有诏令抵达。我也很茫然,实不知该如何是好。所以连夜赶来巩县,就是想和贤弟商议此事。”延陵,就是后世的镇江。

    从品秩上说,丹阳属中郡。和荣阳郡的级别相差不多。

    司马一职,执掌军事。同时又担任延陵县令,可看得出,杨广对房家父子的信任。把延陵都交给了房家镇守……要知道,那延陵对岸,可就是扬子津,扬子丄宫的所在之地啊。

    言庆也有些懵。

    他可以肯定,这历史已经脱离了他原先的设计。房玄龄去了丹阳,还会成为那历史上的名相吗?

    李言庆实在是不清楚,这件事对房玄龄而言,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大兄,南方如今,可是乱得紧呢。”

    “我也知道,可君命难违。而且又是家父之意,我也无法推却啊。”

    “丹阳民风剽悍,历来是精兵所出之地。大兄此去丹阳,若无几个可用的人,只怕难以立足。

    据我所知,南方世胄众多。素有排外之心……大兄去延陵后,还需和当地士绅多加合作才是。我有一兄长,名张仲坚,乃吴县张氏族长,更是南方豪商。大兄初临丹阳后,可与他多联系。”

    言庆在经过片刻踌躇后。思路大开。

    既然房玄龄去丹阳之事已无可更改,那索性为他出谋划策一番。

    说不得他将来在南方站稳脚跟。还可成为自家臂助。李言庆整理了一下思路,便滔滔不绝讲说起来。

    “兄长出仕江南,还需几个帮手。我有一人推荐,可令大兄如虎添翼。”

    房玄龄也知道,这南方形式复杂。

    不过听言庆一说,心中顿时大定。他连忙问道:“不知贤弟,推荐何人?”

    “阳夏谢映登。”

    “谢科?”

    李言庆笑道:“正是此人。大兄休看他年纪不大,可行军杆仗,却是一把好手。一身武艺极为高强,更有一手出神入化的箭术。不过这还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谢科家学渊源,其祖上就是安石公。大兄当知,安石公在江南是享有何等名望?有他从旁协助,可令大兄事半功安石公,就是那位东晋名相。谢安。

    房玄龄目光灼灼,立刻抚掌轻笑,“谢科正是合适之人。”

    “郑氏还有一人,与宏毅是同房子弟,名为郑漓洛。原本是南来郑氏子弟,对南方形式,极为熟悉。

    如今,郑家遭逢大乱,正需有人提携。大兄可往荣阳,寻郑公仁基说项,想来他一定欣然接受。”

    房玄龄愕然,“小弟,你与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