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相国

作者:王跃文

  《大清相国》是一部精彩的人生故事,讲述了一代名相陈廷敬的一生。是一幅生动的人物百像,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众生之态。是一部隽永深刻的哲理之作,既有为人处世之道,又有家国天下之论。妙哉!叹哉!

 
    读《大清相国》,让我对清代的科举制度有了进一步认识。“学而优则仕”,陈廷敬是一个靠读书走上仕途之路的典型,小说的前半部分内容也是着重围绕清代一步一步科举制度展开的。首先,是乡试,中了乡试的是举人,乡试的头名被称为解元。在山西乡试中,由于科场腐败,在第一次科考之中,陈廷敬虽然中了举人,但名次远远靠后,头名解元被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朱锡贵花银子买去了。出榜以后,落榜的学子们愤懑不已,上街游行,给孔子像穿上了财神的衣服,陈廷敬本是去劝阻好友,却被卷入其中,最终落狱。顺治皇上大怒,派卫向书彻查山西科场案,按照皇上喻示,原来接受贿赂的考官、行贿的学子和闹事的学子全部杀掉,以儆效尤,但卫向书在重审阅卷后,深深被陈廷敬的才气所吸引,因此在劝说陈廷敬写悔过书未果的情况下,私自替陈廷敬代写了悔过书,救了他一命,并点了陈廷敬的解元。然后,是会试,通过了会试的就是贡士,会试的头名被称为会员。在会试过程中,陈廷敬又经历了一场生死劫,因听到了会试主考官李振邺受贿的事情,而被李家家丁追杀;因同住在快活林的李瑾被杀,而被诬蔑为凶手,幸得山西同乡、前朝名士李祖望父女俩的救助,才幸免遇难。该案又让顺治皇上龙颜大怒,但聪明的皇上知道定有内情,所以一方面拍索尔图明察,一面拍明珠暗访,并在会试的当天亲临考场,下令陈廷敬正常考试。但李振邺岂肯放过陈廷敬,于是就派吴云鹏故意捣乱。但因明珠的帮忙,吴云鹏被抓,供出李振邺,科场案告破,卫向书成为会试总裁,在送呈皇上之后,陈廷敬又被点了会元,并被皇上赐名字“陈廷敬”(其原名是“陈敬”)。最后,是殿试,通过了殿试的就是进士,殿试的头名被称为状元,这个阶段的故事,是皇上本想点陈廷敬为状元,但卫向书联系到东坡兄弟的掌故(东坡兄弟都很有才,令皇帝和皇太后都很喜欢,说是宰相的材料,但也因此招来官场嫉妒,致使东坡一路被贬),担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因此点了陈廷敬二甲头名(总排名第四),但卫向书故意不点陈廷敬状元的事业传到了陈廷敬的耳朵之中,陈廷敬不明所以,但也不好言说。中了进士的人也并不是立刻就分配的,还要到翰林院的庶常馆学习3年,散馆后才被录用。在这其间,因科场案儿子被杀的庄亲王寻仇,皇上权衡左右,保下了明珠和陈廷敬,卫向书被遣至回家,但皇帝深知卫向书是难得的忠臣,承诺适宜时机再招其回来。 
 
    读《大清相国》,让我对为人为官之道有了进一步认识。陈廷敬的一生是宦海沉浮的一生,经历了官场上的起起落落,最终做到了首辅大臣之位,这中间很多学问都是值得研究的。作者王跃文用“等、忍、稳、狠、隐”5个字概括了他的一生。在“等、忍”上,因为陈廷敬过早的才气外露,因为科场案牵涉的王公大臣对其的嫉恨,所以卫向书告诉了陈廷敬一个“等”字,李祖望告诉了陈廷敬一个“忍”字,这一等一忍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散馆后,陈廷敬担任内秘书院检讨,直到顺治去世,康熙即位,在辅政大臣鳌拜的推荐之下,陈廷敬才走到皇帝旁边陪读,此时卫向书也已经回来,担任皇帝师。“稳”字是陈廷敬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字,题中之义就是不参与任何党派,在陪康熙陪读之时,因为是鳌拜推荐的人选,所以一直被认为是鳌拜之党,但是向皇帝简述王莽的掌故之后,让皇上也让朝野知晓他并不依从谁,也因此招来鳌拜的杀身之祸,在又一场政治交易之中,离开了皇帝身边,回到翰林院,但也正是因为这一举,赢得了皇上对其的信任,后来被皇上认为是推翻鳌拜的头功之臣。在索尔图与明珠争权夺利的过程中,陈廷敬依然保持着这种原则,自始至终只坚持着自己认为对的,不依附于谁,也不经营党羽。“狠”字是陈廷敬后期不得已而采取的一字,但这一字的出发点仍然是建立在陈廷敬忧国忧民的基础之上的,在康熙南巡,到达浙江的时候,因为地方接待的腐败又牵出了一系列大案,在此陈廷敬设计了连环参人局,借徐乾学之力诱使高士奇参索尔图,蛊惑太子结党营私,违背圣意,传太子令;借张乡辅之画被高士奇私贪一事,设计索尔图参高士奇欺君之罪;指引杭州知府刘相年通过张鹏翊参徐乾学索要贿赂、阿山科派百姓徭役等罪。连环参奏的结果是搬到了一众奸臣,也最终使陈廷敬走上了首辅大臣的位置。“隐”字,是陈廷敬的老婆月媛提出来的,做到了首辅大臣的位置,不管你是如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会有人因为觊觎你的位子,而诋毁之,最终走上的还是明珠、索尔图的覆辙,所以对于70几岁的陈廷敬而言,此时要做的就是离开朝野,正是在月媛的激发之下,陈廷敬以耳聋为由,最终安然回到山西老家,度过了幸福的晚年。
 
    读《大清相国》,让我对陈廷敬精彩的一生深深吸引。陈廷敬的一生是宦海沉浮的一生,经历了官场上的起起落落,最终才走上首辅大臣的位置。小说中,着重刻画了陈廷敬从政过程中几个重要的案例。第一,巡视山东,查百姓自愿交纳1成粮食,以感谢朝廷救济之情,同时彰显山东大丰收之事。在这一事件中,因山东巡抚富伦的母亲是皇帝的奶娘,背后又有当时首辅大臣明珠的撑腰,所以即使富伦有期满朝廷之嫌,皇帝也不会对其治罪,所以陈廷敬“只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最终把一切罪责推到了富伦的幕僚孔尚达的身上,又让富伦自己写了请罪的折子。第二,巡视山西阳曲,查百姓自愿捐造龙亭一事,阳曲知府戴孟雄好大喜功,意欲借建龙亭一事讨好皇上,而所需银两来自于大户,在阳曲每年都能完成上缴钱粮,都是因为大户统筹的方法,陈廷敬考虑到现在朝廷正在准备攻打平西王吴三桂,急需钱粮,可以将此方法传播到各省借鉴,因此就递上了折子,但后来通过考察发现,这一方法不过是乡绅与官府勾结,压榨百姓的方式罢了,于是即刻又补上了一道折子,但哪知明珠的故意陷害,致使皇上将前道折子发出,使陈廷敬在皇上眼中落下了一个出尔反尔的印象。在处置了戴孟雄一干人以后,陈廷敬回到朝廷,屡屡想让皇上废止大户统筹,但急需钱粮的皇帝一切以平息吴三桂为中心,自然不肯,最后借张鹏翊反对一事,将张鹏翊流放伊利,又暗中指使张英参陈廷敬,被贬回家,此时也恰陈廷敬母亲病逝,回家守孝3年。第三,查铜钱一案,牵涉出历代宝泉局监督渎职一案,陈廷敬在此案中,理顺了钱制,查杀了恶霸炉头向中和奸商全义利记苏如斋,渎职官员科尔昆等,在此案中,陈廷敬显示出了其在理财上的才能,被皇上任命为工部尚书。第四,巡视云南,查挪用库银一案,云南巡抚王继文是深受皇上喜欢的一任官员,刚刚被皇帝擢升为云贵总督,在此案中,不仅查处王继文挪用库银,更抖出其私藏吴三桂败后物资等。此案发生的同时,陈廷敬的亲家张开也因贪污行贿落狱,家人求其相救。因为王继文一案,皇上非常愤怒,不是对王继文,而是对陈廷敬,“陈廷敬查处问题,也即意味着自己失察”,作为一国之君,怎能容忍人臣比自己强,又怎能允许自己不完美,愤怒的皇上,甚至招来正在狱中的张开,只是要找出陈廷敬的毛病。陈廷敬知晓以后,自然明白皇上的不满,也因此在皇帝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识时务”。有了认错,皇上对陈廷敬的忠心还是信任的,因此,就借张鹏翊之口,参倒了皇上早想除去的首辅大臣明珠,在这一过程中,皇上显示出了对陈廷敬的充分信任,但正因为如此,陈廷敬明白自己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所以选择了退回家中避嫌,在山西老家的这段时间,父亲安然离世。皇上西巡的时候,让陈廷敬回去任职,讲到准备攻打葛尔丹,正是用人之际,因陈廷敬在理财上的才能,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原本明珠扳倒的索尔图重新回归,成为首辅大臣。第五,就是皇帝南巡,陈廷敬先行密访,涉及连环参人计,巩固了自己的首辅大臣之位。
 
    《大清相国》是一卷人物百像图。围绕着主人公陈廷敬,作者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众生态。真君子卫尚书,如果没有卫尚书,陈廷敬或许就死在了山西乡试之中,如果没有卫尚书,陈廷敬或许就成了会试的遗珠,如果没有卫尚书,陈廷敬或许就再次步上苏东坡的后尘,如果没有卫尚书,陈廷敬或许就成了庄亲王的政治牺牲品。卫尚书不仅仅是陈廷敬的知遇恩人,还是其救命恩人。陈廷敬的成功离不开卫向书的慧眼,正所谓“千里马还需伯乐识”。真小人高士奇,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因为写得一笔好字,被顺治帝赏识,从而进入詹士府工作,因为利益平衡被索尔图推荐到康熙皇帝身边陪读,因为会淘些古玩字画,会哄得康熙帝高兴,一直行走南书房,他的一生与陈廷敬完全不同,靠的全是攀附强贵寻求生存,先是攀附索尔图,在索尔图失势后,又攀附明珠,最后攀附徐乾学搬到索尔图等等,他的一生就是墙头草,哪里强往那里到。但因为对钱财的过分执着,让他犯下了欺君的大错,以假古董字画蒙蔽皇帝,而最终罢免回家。假君子徐乾学,在陈廷敬官位比他小的时候,他一直帮助陈廷敬说话,“一是出于师生之谊,一是因为自己已经高高在上”,但是当陈廷敬被皇帝赏识,威胁其地位的时候,徐乾学是无法容忍的,甚至联合高士奇陷害陈廷敬,在参倒明珠,因为陈廷敬请辞回家,甚至还暗自高兴,这样一个假君子当然是逃不过陈廷敬的眼睛的,最终因为他贪得无厌,而被参倒,最终抱着皇帝的赐字在家讲学过活,也算得结果不错。假小人张英,被称为假小人,是因为张英虽然在明里参了陈廷敬一本,但是读者都知晓那是受皇帝之命,在本质上,张英是官场中难得的一个正直之士,也是我甚是喜欢的一个人物,他不爱讲话,不愿争执,只是低头做着自己手中的事,他正直善良,虽然无奈之下参了陈廷敬,但却一直默默力挺着他,也是他的提议,陈廷敬才会被召回。官场中,大多是口蜜腹剑,像张英这种真心帮人却无所图的人真是难得。除了以上“四类人物”之外,还有几人值得可圈可点,一是虽然意见相左,但备受陈廷敬敬重的傅山,该人学识渊博,医术高明,悬壶济世,陈廷敬十分敬仰,但因为他一直反清复明,所以与他的接触,也给陈廷敬带来了不少麻烦,最后在陈廷敬和月媛的劝说之下,而进宫参加康熙,却不肯担任博学鸿词,一句“仙颜不如龙颜”,透出他的倔强。二是陈廷敬的弟弟陈廷统,与哥哥不同,陈廷统只想通过走门子寻求升迁,但屡次成为被人利用的棋子,让陈廷敬无可奈何。三是陈廷敬的亲家张开,这是一个同陈廷敬一样,通过读书走上仕途的人物,但是却被仕途贻害的典型,原本坚持清廉为政,却最终无奈官场潜规则,最终被人抓住把柄,锒铛入狱,幸得陈廷敬相助,保住余生。当然,在陈廷敬的生命中,三个女人也是各有千秋,大夫人淑娴,贤德善良,陈廷敬在外打拼的时候,她在家照顾公婆,一生与陈廷敬聚少离多,却无怨言,并育有一子谦吉、一女家瑶。二夫人月媛,救了陈廷敬的性命,书香门第、知书达理,帮助陈廷敬说服傅山进宫,又帮助陈廷敬退隐朝野,安度晚年,育有两子豫朋和壮履,都走上仕途,特别是壮履,成为翰林。三夫人珍儿,一代侠女,在山西阳曲捐粮案中,女扮男装救下父亲,跟随陈廷敬到京成家,在随后的出行中,保护陈廷敬。
 
    《大清相国》有很多不一样的思想,让你耳目一新。例如,陈廷敬道“乱世之乱,祸害有时;太平之乱,国无宁日。”所谓太平之乱是指“官场腐败、阉党乱政、权臣争斗、奢靡之风。”不仅是在封建王朝,即使是在今时今日,这一论断也是值得深思与警醒的。再如,“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亡国事小,亡天下事大。”由此可见,国家与天下是两码事,朝代可以更替,但天下却不能轻易颠覆,“但在百姓看来,朝廷跟天下是一回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朝廷就是好朝廷,百姓拥护。天下混乱,百姓流离失所,朝廷就是坏朝廷,就该灭亡。什么天命,什么正统,什么人心,不是朝廷自己说了就可算数的!”天下,始终是天下人的天下,如果百姓都不复存在,又谈何国家呢?在对待南宋忠臣陆秀夫上,陈廷敬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是,我却替那年幼无知的皇帝感到痛惜!那还是一个孩子啊!他陆秀夫愿意去死,那不懂事的孩子未必愿意去死!陆秀夫成全了自己的万古英名,却害死了一个孩子。”这让我不禁想到了罗胖讲的关于“自由”的思维,是的,所谓自由就是每个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为,也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