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楚国亦不失为一大强国:就其疆域而言,占有今河南、安徽南部,湖北、湖南大部,其他诸侯强国无与伦比;就其军事实力来说,可同当时的强国——晋国共霸中原,更非其他各国所能为之。然而如此强大之国居然被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吴国给灭掉了,实在是令人费解。要知道,对于楚国,即使是当时同样强大的晋国和秦国也不敢觊觎什么,更不奢望败楚。吴国为什么要剑指楚国?并且凭什么有信心能使楚国一败涂地直至亡国?这就要从一位名将说起——
悲惨命运策划者——费无忌
楚平王执政时,任命大臣费无忌为世子建的少傅(协助太傅辅导世子的官员),伍奢(伍子胥之父)为世子建的太傅。世子建对他的少傅并不感兴趣,并与其一向不和,而对太傅伍奢崇敬有加。费无忌心生妒忌,又恐日后世子建被拥立为王后对自己不利,于是便常在楚平王面前诬陷世子,想方设法来离间其父子,但总未奏效。
后来,费无忌采取了以美人计配合的连环计,终使楚平王杀掉了世子建。《左传•昭公十九年》、《史记•伍子胥列传》等都多处记载了费无忌谗害世子建的三步计策。
第一步,聘女于秦,唆父娶媳。楚平王欲给世子建定亲,费无忌受命赴秦国聘定秦女嬴氏。他见嬴氏貌美异常,回国后竭力夸赞秦女嬴氏的美貌,唆使平王自己娶之,却为世子另外聘女成亲。
第二步,托言守边,调离世子。楚平王娶媳之后,费无忌对平王说:“楚国偏居南方,远离中原,难与晋国争夺诸侯,不如扩筑城父(在今河南平顶山,一说在今河南宝丰,一说在河南襄城),让世子镇守北界,可以逐步争夺天下。”平王听了,非常赞同,遂让世子建离开郢城(今湖北江陵西北),去城父防守。
第三步,牵动连环,谗害世子。世子建去城父一年之后,费无忌对平王说:“世子建与其太傅伍奢要据城反叛了。”平王不大相信,问道:“他已做了我的世子,以后楚国就是他的了,他还有什么可求的?”费无忌回答说:“世子为娶妻的事怨恨君王。他独自领兵在外,结交诸侯,不久就会出兵进攻郢都。若不制裁,日后将后悔无及。”平王遂信以为真,召伍奢回郢城,欲加罪杀之。世子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国去了。
费无忌深知伍奢两个儿子伍尚、伍员(字子胥)相当了得,不杀他们,恐日后为患。在费无忌的唆使下,楚平王一面派人去追杀世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回来,以便一起除掉。大儿子伍尚回到郢都后,就跟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
伍尚临走前对弟弟伍子胥说:“我的才能远不及你,你可以逃走,日后可以替父亲报仇,以尽孝心。”楚平王见伍子胥未至,就派武城黑率精兵追杀。自此,伍子胥便开始了他一生传奇而又悲惨的逃难历程。
传奇的逃难历程——一夜白了头
伍子胥生性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当得知楚平王派兵来捕,便知父兄终不能幸免。如何是好?还是尽快逃命。但逃跑免不了要拖家带口,可如此将托累行程,不利于逃脱;如若不带,自己的妻子家人定会惨遭楚兵毒手。奈何?伍子胥的烦恼被妻子所识破:“大丈夫含父兄之怨,如割肺肝,何暇为妇人计耶?子可速行,勿以妾为念!”妻子说罢竟进里屋自缢而死。伍子胥为此大哭一场,把妻子草草掩埋,收拾好行李就匆匆离去。不足半日,楚兵即至。
据说,伍奢听说伍子胥逃跑,曾对楚王说:“楚国君臣且苦兵矣。”后来果如其言。
伍子胥听说世子建逃至宋国就奔宋而去,并找到了世子建。不巧宋国发生内乱,伍子胥又带着世子建、公子胜逃到郑国,想请郑国帮他们报仇。可是郑国国君郑定公没有同意。世子建报仇心切,竟勾结郑国的一些大臣想夺郑定公的权,结果被郑定公杀了。随后伍子胥不得不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投奔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今安徽含山县北)。楚平王早就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令人画了伍子胥的像,张贴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各地官吏盘查。幸亏他们遇到了一个好心人东皋公,他非常同情伍子胥,便把伍子胥等人接到自己家里。东皋公有一好友皇甫讷长相酷似子胥,他想让此人来冒充伍子胥过关。可皇甫讷那时并不在家中,他们足足等了六日还不见皇甫讷回来。伍子胥心急如焚,等到了第七日早晨,伍子胥居然须发全白。“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就出自于此。适逢东皋公来告知其好友已回,但见伍子胥这般模样,便告知于他。伍子胥起初不信,拿镜子一照,痛哭流涕,将镜子摔至地上,叹曰:“一事无成,双鬓已斑,天乎,天乎!”可东皋公却认为这恰是好事,因为这样守关楚兵更不好辨识,正好能助其顺利过关。伍子胥的确命大,若不是如此,历史上也许就不会有他伍子胥的威名了。
装扮妥当之后,四人一起朝昭关方向进发,并于第二日黎明时分赶到昭关。当时正值开关时间,守关楚兵果然把守严密,皇甫讷很快被楚兵发现,并立即被抓获,而伍子胥则带着村家小儿状打扮的公子胜乘混乱之际顺利通过昭关。
伍子胥出了昭关,害怕后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不料前面一条大江拦住了去路。伍子胥正在着急,江上有个打鱼的老头儿划着一只小船过来,把伍子胥渡过了江。
过了大江,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人,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100两金子。现在送给你,好歹也算是表表我的心意。”
老渔人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粮食的赏金,还答应封告发人大夫爵位。我不贪图这个赏金、爵位,难道会要你这把宝剑吗?”
伍子胥连忙向老渔人赔礼,收回宝剑,辞别老渔人走了。
伍子胥的逃难历程可谓艰辛、离奇,如果没有妻子的大义而死以及路人的相助,他是根本逃不出楚国的。假如我们把伍子胥放到其他任何一个朝代,历史将难以展现出一个这样的伍子胥。伍子胥只属于那样的时代。
汝生时枉有目珠——鞭平王之尸
在吴国,当时的吴王僚是夷昧的儿子。夷昧共兄弟四人,老大诸樊,即光父;老二余祭;老三便是夷昧;最小的是季札。其父执政之时,因四子季札最为贤能,想传位于他,但季札推让不纳,于是就立嘱于诸樊,并要求兄弟依次当政。当王位传到季札时,季札仍然坚拒不受,夷昧之子僚便趁机称王。公子光是季札之子,他认为本该属于自己的王位却被堂兄僚抢占了,因而一直对僚怀恨在心,总想夺回王位,只是对僚身边的掩余、烛庸、公子庆忌(这三个人在当时的吴国相当厉害,对吴王僚也非常忠心)有所忌惮,只好再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