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复活的郑和舰队

作者:顾非鱼

  “这两条命令很有意思啊,为什么是东向?按理舰队遭遇这样的危机,应该向北航行,返回他们熟悉的南洋才对啊!”叶莲娜看出了这个命令的可疑之处。

  唐风听了叶莲娜的问题,点了点头,说道:“这两条命令是很有意思,先看第二条命令,杀马充饥,这说明舰队当时已经是到了绝地,只能杀掉宝贵的战马充饥,要知道在明代,战马是非常宝贵的;另外一个侧面也说明不论是郑和的舰队,还是杨庆的分舯舰队都带有运载马匹的马船,还有专门运载淡水的水船,当时的舰队各种船只都有,非常全面。再看第一条命令,正如叶莲娜所说要想解决舰队的危机,应该向北返航才对,但是在这个危急时刻,杨庆却下令东向,这确实很难理解,我能想到的唯一原因是杨庆他们这个时候已经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决计继续向东航行,拼死一搏,如果发现陆地则生,如果马肉吃完,还没有发现陆地则必死无疑。”

  “这……这也太冲动了吧?”叶莲娜摇着头道。

  唐风摆摆手,“不,不,叶莲娜,你不要理解错了,杨庆他们做出这个决定绝不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精密计算,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在舰队陷入绝境的时候,其实已经丧失了北返的可能性,因为他们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了五十余日不见陆地,此时再北返,水粮已尽,单靠马肉是不足以坚持到艾汶岛的,更何况艾汶岛能不能找到还是个问题!南方也已经无路可走,所以这个时候摆在杨庆和他的同事面前的只剩下东向和西向两条路可走。”

  韩江咂着嘴,不住地摇头,“他们真的是非常勇敢,如果舰队的补给只能维持五十日的话,那么他们在向南航行二十五日时,没有发现陆地,就该北返,但是他们抱定了一定要寻找到杰潘,发现新陆地的决心,冒死继续航行,太了不起了。”

  “所以说早期的航海家,包括每一个水手,都是非常勇敢的,后来的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库克都是如此,在库克船长以前,西方航海家统领的舰队即便成功,也往往伴随着几乎一半船员的死亡,甚至更高。航海从一开始就伴随着高投入,高风险,每一个水手都必须清楚他们面临的风险,很多航海家都做好了随时付出生命的准备,贪生怕死之辈是不敢挑战海洋的。”唐风越说越慷慨。

  “但是这次杨庆的冒险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他们找到了杰潘!”韩江说道。

  “不错,杨庆最终选择向东航行,或许这是因为他们把最后一点希望寄托在了同样向东航行的周满舰队上,当然这其中具体的原因恐怕我们永远不会知晓了。总之,杨庆率领着舰队又向东航行了二十余日,船上的马肉也吃完了,所有人都陷入绝望时,他们终于看见了陆地,不是冰雪覆盖的陆地。杨庆下面的记载就让我极度震惊了,他们在这片陆地登陆后,觉得这片土地依然很荒凉,但在深入十数里后,看见了一座黄金铸造的城市,以至于让他们感到‘不似人间’,更让我感叹的是杨庆的描述还比较具体,他提到这座城市的城墙、屋舍外表都涂了一层金泥,而更震撼的是宗庙建筑竟然是用金银版筑的,也就是用金银建造的,这确实太让人震惊了。”

  韩江打断唐风的话,笑道:“估计杨庆为了给皇帝表功,吹了牛吧!”

  唐风点点头,道:“确实不能排除杨庆夸大的可能性,毕竟古人写文章喜欢夸张,但金册后面的记载却从一个侧面应证了杨庆对杰潘的描述。杨庆说他和杰潘的土人相处很好,并在那里呆了数年,通晓了当地语言和风俗,贵酋,我估计指的是杰潘的国王,杨庆后来与国王约为兄弟,然后用他带去的东西与当地人交换,得到了大批黄金、白银、黄绿石。”

  “这黄绿石是什么玩意?”叶莲娜问道。

  “我也纳闷,以我对中国古代文献的了解,在中国古代似乎没有文献里出现过这个词,我怀疑是类似玉石之类的东西,但如果是这样,古人一般就称之为‘玉’,但是杨庆却用了‘黄绿石’这么一个奇怪的称谓。”说着,唐风把目光移向了林玉。

  林玉嚷道:“你看我干嘛?虽说我是学地球科学的,但光这么个词,我也不知道‘黄绿石’指的是什么?难不成是黄宝石,祖母绿?”

  “那杨庆也应该认得吧,杨庆身在宫廷,又随郑和下西洋,什么宝物没见过?”唐风道。

  “所以这又是个问题。你还是先往下看吧!”林玉道。

  “好,下面杨庆说他满载而北返,用三十多天,到达了艾汶岛,这句话蕴藏了巨大的信息,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回头说说杨庆的航线了,韩江刚才说舰队走的应该是西南线,也就是在澳洲大陆西岸航行,到达了南极大陆,如果是这样,那么折向东航行二十余日,到达会是哪里呢?”唐风说到这,停了下来,看着众人。

  众人沉默了一阵,韩江忽然脱口而出道:“看样子他们发现的应该是澳大利亚或是新西兰的某个地方!”

  “这里有个问题,艾汶岛,杨庆明确说是大岛,但是这里杨庆只说陆地,而没有说明杰潘是在一个岛屿上,还是大陆上?”林玉提出了他的疑问。

  “看来你比老韩看的透彻啊!从杨庆的记载看,我倾向于是大陆,因为如果是岛屿,杨庆应该会明确说明,至于杨庆为什么没明确说是大陆,这恰恰说明他是很严谨的,也说明这片陆地一定很大,杨庆并没有弄清它有多大,所以杨庆没有明确这个问题,但暗示应该是一个新的大陆。那么这个新的大陆会是哪里?”唐风说着,又在地图上画了几下,继而指着地图上两条清晰的路线说道:“如果像韩江说的那样,那么这个大陆确实就应该是澳洲大陆,新西兰的可能性也有,但不是很大。而如果杨庆从新几内亚岛向东南方向航行,再遭遇南极大陆或是新西兰南岛后,折向东航行二十余日,很有可能他到达了南美大陆!”

  唐风最后把笔停在了南美大陆,然后环视众人,林玉、叶莲娜和卢卢克医生马上想到什么,几乎同时脱口而出,“印加?”

  “对,我刚才之所以说后来改变了看法,就是因为杨庆后来的记载让我联想到了印加,大家都知道辉煌的印加帝国盛产黄金,也有玉石,而且印加人崇拜黄金,有辉煌的建筑和文明。”

  唐风正说着呢,韩江没好气地打断他,“据我所知,澳洲也盛产黄金吧?另外,你认为在南洋和西洋流传甚广的传说会指的是南美洲?”

  唐风愣了一下,说道:“所以我现在也并不能百分之百肯定杰潘指的就是印加,澳洲也有可能性,但是澳洲的古代历史几乎一片空白,并没有什么文明!”

  “湮没的文明!谁知道呢?”韩江又来了一句,看似无意,却让唐风觉得还挺有深意。韩江又接着说道:“你刚才说那句话蕴藏了巨大的信息,杨庆他们用了三十多天北返,又来到了艾汶岛,这似乎应证了我的话啊?”

  “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本来我已经倾向于杨庆他们发现了南美洲,但是这句话的出现又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三十余日,北返,从南美用三十多天能横渡南太平洋,到达新几内亚岛吗?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用了五十多天,三十多天横渡南太平洋,确实有些不可思议,另外‘北返’二字也颇有意思,虽然从南美到新几内亚也是向北航行,但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西北方向,但杨庆只说‘北返’……”唐风说着说着,没了声音,似乎陷入了沉思。

第17章 杨庆的远航(2)

  短暂的沉默后,唐风把手中的笔往地图上一摔,说道:“总之,因为两条不同的航线,就带来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可能,一条是新几内亚岛——南印度洋——澳洲(新西兰),另一条是新几内亚岛——南太平洋(新西兰南岛)——南美洲。两条航线,两种可能性都有,造成这种误解都是因为一向严谨的杨庆一时疏忽,少写了一个字,如果他注明了从艾汶岛出发的具体方向,我们现在就已经知道他后来准确的航线了。”

  这时,韩江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说道:“先别管杨庆到底发现了澳洲,还是南美了,杨庆说的那句话,还有一个大信息,你难道没看出来?”

  “呵呵,我当然看出来了。”唐风笑道:“你说的是‘满载北返’,满载这两个字让你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吧?”

  “屁!我有什么好兴奋的?”

  唐风的脸因为激动显得红润,他难掩内心的激动,继续说道:“你不兴奋?没有人对黄金不兴奋的,我告诉你杨庆这句话让我就很兴奋,不说黄金国杰潘了,就这个‘满载’二字,便足以让我兴奋了,前面杨庆已经详细说了舰队的规模,四十余艘舰船满载而归,当然不可能所有舰船都装黄金,但那也是十分可观,马船的马估计已经被杀光了,应该全装上了黄金,而最主要的是八艘宝船,宝船一直是郑和下西洋的主力舰只,规模最大,如果这些船只都装满黄金,那……”

  唐风没有再说下去,韩江却没好气地冒出来一句,“那就要有麻烦了!”

  韩江的话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韩江嚷道:“你们看我干嘛?我说的不对吗?这支舰队后来肯定没有满载黄金珠宝返回中国,否则就真的改写历史了,所以我可以肯定杨庆他们发了后,就有麻烦了!”

  韩江话糙理不糙,唐风也不得不折服,“不错,杨庆很快就有麻烦,但这个麻烦似乎并不是由他满载的黄金引起的,而是因为我们之前提到的艾汶岛。杨庆率领舰队又来到了艾汶岛,本来杨庆想快点回国,但他们遭遇了风暴,杨庆只得率领舰队进入艾汶岛的港湾避风,却遭到当地土人的‘围堵’?这个词很奇怪啊,什么叫‘围堵’?但可以肯定的是杨庆他们暂时没有遇到致命的危险,于是,杨庆与‘诸酋交涉’,这句话也很有意思,如果双方发生矛盾,硬打起来,凭杨庆的舰队,当地土人应该根本不是杨庆舰队的对手,但是杨庆并没有对土人动武,而是与土人的首领交涉,‘诸酋’这个词说明当时艾汶岛上并没有类似于国王之类的君主,很可能还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贵族共和’形式的政治模式。”

  “艾汶人会不会因为知道了杨庆舰队满载黄金,所以故意找他们的麻烦?”林玉问道。

  唐风想了想,但还是摇了摇头,说道:“这个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杨庆为与诸酋交涉,深入了艾汶岛,下面的记载让我更加震撼,这种震撼超过了之前看到杨庆发现杰潘,得到黄金的震撼,因为杨庆说他在艾汶岛深处也见到了城池庙宇,更重要的是后面这句‘不似土人所为,臣恐建文余孽盘踞于此’。”

  “这句我一直没看懂,是什么意思呢?”林玉问。

  “首先杨庆说他在艾汶岛深处看到了城池庙宇,这就有了疑问,从艾汶岛还处于‘贵族共和’的原始状态判断,艾汶岛上土人的文明程度应该没有杰潘高,但是岛上却出现了宏丽的城池庙宇,这就是疑问,紧接着杨庆写到了自己的判断‘不似土人所建’,这就更明白无误地说出了他的怀疑,那么他怀疑什么呢?他怀疑‘建文余孽’,当我看到‘建文’两个字的时候,我的小心脏真是狂跳不止啊!‘建文’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的年号,后被他的叔叔朱棣推翻,下落不明,我万万没有料到在杨庆的金册上会出现‘建文’这两个字,在这里‘建文’显然代指建文帝,再结合前面杨庆看见的不似土人所建的城池庙宇,杨庆和我一样有了大胆的推测,建文帝或者说是建文帝的势力就在艾汶岛上。”唐风的推断也让众人吃惊。

  “建文帝就在艾汶岛?怪不得朱棣布下天罗地网,一直找不到建文帝呢?不是说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吗?”韩江反问道。

  唐风点点头,“是有这样的说法,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应该是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仅凭金册上这句话还是不能断定建文帝就在艾汶岛上,至少在杨庆写金册之时,他也不能确定建文帝是否在艾汶岛上,所以他仅说‘建文余孽’,一来他不肯定岛上这些建筑是否跟建文帝的势力有关,二来即便有关,他也不能确定建文帝就在这里,也许只是有人打着建文帝的招牌。但是作为朱棣的近臣,杨庆不可能不重视这一情况,于是下面事情有了戏剧化的变化,杨庆不再提与诸酋交涉的事,而是急命舰队退出艾汶岛,因为此时杨庆一定预感到了巨大的危险,不管这种危险是来自于艾汶人,还是建文帝的势力,单就那满载的黄金就够他小心翼翼的了。”

  “但是似乎杨庆并没能退出艾汶岛!”林玉指着金册上的文字说道。

  “嗯,杨庆说他们被困在了十八龙尾湾,所以他派人带着这个金册回国将情况报告给皇帝,这段记载有两个地方值得推敲,一个是十八龙尾湾这个地名很有意思,这个地名从何而来?是杨庆起的,还是原来就有?从他们被困在艾汶岛,深入岛屿见到城池,以及十八龙尾湾等记载看,艾汶岛应该很大,岛上有足够的空间让杨庆的舰队避风,深入,被困,这反证了之前杨庆所说的艾汶岛是一‘大岛’;另一个值得推敲的是杨庆究竟是被困在了艾汶岛,无法离开?还是他有意留下来监视‘建文余孽’?”

  唐风说到这,卢卢克突然说道:“或许皇帝根本就没有看到金册?”

  卢卢克的话,让唐风一惊,“你……你是说这金册根本没有送出?”

  “完全有这种可能,即便送出了,回到中国这一路也不会那么顺利。”卢卢克进而说道:“至于说舰队,或许两种可能都有,既是被困,也是要留下来监控岛上的动静。但有一点似乎是可以肯定的,舰队暂时可能不会有危险,只是遇到了一些麻烦,至少在杨庆派人回中国时,他认为舰队暂时还没有覆顶之灾!”

  卢卢克的观点,让唐风深思,许久,唐风才又说道:“卢卢克医生的观点很有意思,杨庆在最后说了派人回国的用意,既是向皇帝汇报他这些年的发现,同时也是让皇帝赶紧派郑和再下西洋,来接应他。金册送到皇帝手中,皇帝再派郑和下西洋这都需要时间,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行的,从这些记载来看,我也倾向于卢卢克医生所说,舰队当时还没有,至少是杨庆他们还没感到有迫近的……”唐风说到这,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说出了那个词——“覆顶之灾!”

  “覆顶之灾?”当唐风再一次重复这个词的时候,所有人都感到了不详的气息。林玉反问唐风,“你是怀疑舰队再也没能离开艾汶岛?”

  唐风沉重地点了点头,“我想应该是这样,这支舰队应该再也没能离开艾汶岛,如果他们真的满载黄金回到中国,史书上一定会有记载,但是没有,而他们为什么没能满载黄金离开艾汶岛?我能想到的只有一个解释——他们遭遇了覆顶之灾!”

  “是什么样的覆顶之灾呢?要知道在当时杨庆的舰队是非常强大的,当地土人有那个能力吗?即便是建文余孽,恐怕也没有实力击败杨庆的舰队吧?而且就算杨庆他们被打败了,也不应该全军覆没吧,没有一条船逃出来?”林玉不敢相信。

  “我要告诉你的是你认为不可能的事很可能真的发生了,我推测杨庆的舰队再也没能离开艾汶岛,而且是在遭遇覆顶之灾后全军覆没了!”

  韩江打断唐风的话,道:“我不熟悉历史,但我记得好像郑和是七下西洋,杨庆在一开始提到永乐十九年郑和是第六次下西洋,那么后面应该还有一次才对!我在想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会不会就与此有关呢?”

  韩江的话倒是提醒了唐风,唐风回忆了一下,还是难以做出判断,“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是在宣德五年,距他第六次下西洋回国已经八年了,我前面提到朱棣死后,继位的明仁宗朱高炽反对航海,这段历史我是熟悉的,朱高炽一上台就罢黜了下西洋,把郑和发到南京修大报恩寺了。但朱高炽是个短命皇帝,他在位不到一年就死了,朱高炽的长子,也就是朱棣最喜爱的长孙朱瞻基继承了皇位,年号‘宣德’,史称‘明宣宗’,这个宣宗皇帝颇有乃祖遗风,很想像祖父那样建立一番功业,但他对下西洋还是有些犹豫,史书上说宣德五年,明宣宗感叹原来朝贡的很多国家都不来了,于是,又派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今天看到这个金册,回想这段历史,似乎有些可疑,宣宗为何一直等到宣德五年才下决心派郑和再下西洋?会不会是宣宗皇帝在看到了这金册后,才下决心派郑和下西洋的?”

  “我看有这种可能,对了,金册最后不是留了一个年号吗?”韩江指着金册后面,念出了最后的年号,“永乐二……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二日。”

第18章 杨庆的远航(3)

  “这个年号有问题,历史上根本没有这个年号。”唐风斩钉截铁地说道,“‘永乐’这个年号只用到二十二年,朱棣便驾崩了,之后,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一年,用了一年‘洪熙’这个年号,再后面就是明宣宗的‘宣德’,所以,永乐二十六年,其实应该是宣德三年!杨庆他们一直在海外远航,所以并不知道国内已经换了两个皇帝,他们还以为是朱棣在位,以为还在使用‘永乐’这个年号。反过来说,有可能国内都以为他们遇难了,不会回来了。”

  “宣德三年?宣德五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如此说来,时间是可以对上的,经历千难万险,杨庆派的人将金册送到了皇帝手上,皇帝看到后命郑和再下西洋,至于后来郑和到底来没来到艾汶岛,有没有和杨庆的舰队汇合?我们就很难知道了。”韩江推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