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之风流人生

作者:更俗

    嵛溪湿地规划要将嵛口海湾周边近二十平方公里的区域都包括进来,但相关工作年后才开始筹建,需要有两三年的时间才会有一个模样。而早前作为省级保护区规划的湿地也有近两平方公里,有多种国家级珍惜鸟类在这边繁衍,近两年投入不少配套的建设资金,设施相对齐全,算是一个相对不错的景点。

    而在嵛口海湾的东南角,在嵛溪湿地跟石化园区之间,早年是座渔村,兼之嵛口海湾以及往北到淮海舰队驻舶港,都是养殖及渔业保护区。新浦工业园区扩建,将南边的渔港、捕捞企业都迁并到这边来,投资扩建了这边的渔港,又在渔港外建了东华最大的渔市,外围也有大大小小好几十家海鲜餐馆……

    沈淮他们坐船到嵛口的游船码头才下午三点多钟,太阳微斜海面上波光粼粼,大片的渔排沿岸铺陈,仿佛海上渔田;此时已经有大小渔船归港。

    郭成泽、陈伟立将意思传达到,自然不会再留下来陪同崔向东等人在霞浦游山玩水,船到嵛溪湿地游船码头,他们就坐提前赶过来等候的轿车离开;沈淮则先陪着崔向东、吴海峰进嵛溪湿地保护区走一圈。

    嵛溪湿地游人也是不少,沈淮他们走过来,赶巧有一群梅花鹿经过,诱得游人里的大人小孩大呼小叫。

    这群梅花鹿远远的就给吓走,亲近不得;远际碧色天空有点点白鸥滑翔。

    往湿地深处走,看到有一块风电示范基地建设的告示牌竖在路边,吴海峰问沈淮:“怎么,霞浦这是要上风力发电?”

    沈淮笑着介绍道:“淮工大跟挪威方面有个风电能源方向的研究项目,进行了好些年,也出了一些成果,但科技部及省科技厅下拨的经费有限,这个研究项目有些难以维系下去,想落地孵化发展成产业更是遥遥无期。县里跟淮工大搞联合办學,去年就把这个研究项目转移到渚江科技大學。建风电示范基地,是尝试将一些研究成果落地孵化。示范基地建成后,每发一度电县里要补贴三毛多钱,所以规模很小,最大的好处就是建示范基地的资金可以从世行免息贷取……”

    吴海峰看告示牌,这个小型示范基地差不多也要耗资两三千万,抵得上一座小型火力发电厂的投资。当前风力发电的成本很高,国家财政也没有宽裕到大规模鼓励风电发展的阶段,当前部委跟地方政府主要还是拿一些财政资金支持建示范基地。

    吴海峰到省政协任协,视野要比在东华任市委书记时开阔得多,知道各地在建的一些风电示范基地,规模都很小,上千万的都没几个。

    霞浦这边不用省市以上的政策及资金支持,独自搞两三千万的风力发电项目,已经算得上大手笔了。

    吴海峰清楚沈淮实际还是嫌示范基地的规模太小,毕竟可以通从世行贷取免息的建设资金,同时又能促进风电项目的研究成果在霞浦落地产业化,有着多方面的好处——很显然,世行在支持新能源发展的低息及免息贷款上,也是有额度的,霞浦县不用省市部门的协助,独力办成此事,也说明霞浦的视野开阔、手段过硬,远非普通的区县能及。

    虽然示范基地建成后,没有国家统一的补贴,后续就要县里独立承担发电补贴。这不是一笔小数字,但地方上完全可以在相关产业规模扩大后,用相关的税费收入进行折冲。

    而从另一方面说,沈淮最终为梅钢系制定产业发展方向时,能源领域是极重要的一个方向。以前将这方面的重任寄托在淮能集团身上,关系恶化以来,梅钢直接参与东江电力的组建,后续也会伸出更多的触手进入相关领域。

    对这些,以及在游船上郭成泽、陈伟立所谈的“发展千亿优势产业”概念,吴海峰都不是最关心。

    作为梅钢系的关键人物之一,吴海峰也清楚沈淮此时也萌生离开东华的念头。

    宋炳生在淮生公开省委书记钟立岷找他的谈话,对事态的影响比较大,对沈淮个人的心态影响也比较大。

    一旦徐沛、赵秋华等人在省里有所动作,沈淮很可能不会再有激烈的抗争,甚至可能以离开东华为条件,为梅溪、新浦及梅钢的发展,换取一些有利条件,他个人则不会再强求留在东华。

    这并不是吴海峰他们所希望看到的局面。

    在沈淮调离东华之后,梅钢系后续怎么更有效的去维持及加强,才是当前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吴海峰与周炎斌、褚宜良等人最关心的核心问题。

    沈淮在霞浦任县委书记,新浦钢铁等梅钢系的重大项目,都有霞浦县属国资成分在内,故而沈淮得以直接在新浦钢铁兼任董事长等重要职务,也能直接参与梅钢系在其他地方展开的企业投资行为。

    沈淮一直不在霞浦任职,调离东华,与梅钢系的直接关系就会被割裂。

    虽然沈淮在离开东华之后,在幕后还能通过宋鸿军、孙亚琳以及周家,间接的对梅钢系庞大的产业集群施加他的影响力跟权威,但眼下绝不是他退到幕后的良机,梅钢系要保持当前迅猛的发展势头,还迫切需要他的直接领导,需要沈淮带着大家冲锋陷阵。

    虽然梅钢系也聚集了一大批人才,但要是没有沈淮这个灵魂人物存在,离开沈淮敏锐如野兽一般的直觉、在发展区域经济上的过硬能力跟大局观,以及跟斩荆劈棘、开山破海的气魄,梅钢系虽然后续还会有不错的发展,但水准不会比淮能、省钢、融信等集团高出多少。

    沈淮要是从霞浦调离,到省里任职,他与梅钢系的直接联系就会被割断,至少再无借口直接参与梅钢系在淮海湾展开的投资活动中去,直接的影响力跟权威也就受到限制。

    这就是有些人迫不及待想将沈淮调离东华所打的如意算盘。

    陈伟立此时提出发展千亿优势产业概念,不过是有些人想籍此契机对沈淮收紧束缚而已。

    对沈淮后续在梅钢系内部直接领导权的问题,吴海峰这几天跟相关人也谈了很多。

    沈淮与梅钢系之间,无法被人切割的直接联系就是以他母亲名义成立的沈桂秀基金会——沈桂秀基金会虽然是公益性质,但沈山夫妇作为基金会的主要捐赠人,沈淮又作为沈山夫妇唯一的继承人,对基金会的控制权不可能被谁轻易剥夺。

    沈桂秀基金会后续的公益捐献方向,主要就是支持渚江科技大學的发展。

    渚江科技大學的发展,又关系到梅钢系产业集群后续的发展潜力跟空间。

    除了霞浦县的财政拨款注资外,梅钢系一直以来都是渚江科技大學最主要的建校资金来源,后续也将继续与沈桂秀基金会一起提供办學资金。

    吴海峰与周炎斌、褚宜良、宋鸿军、孙亚琳等人商议,除了直接的资金注入外,各家再拿出少量的产业股权,与沈桂秀基金会在渚江科技大學旗下再组建一个收益用于办學研究、纯公益性质的产业投资基金。

    这么做,一方面保证渚江科技大學后续的发展能有更充足的资金来源,一方面利用这个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更多的高新研究项目落地孵化,进行产业化发展,为梅钢系产业集群的扩大提供更大的空间跟想象力。

    沈淮在这个公益性质的产业投资基金会兼以职务,在原则性问题上不会影响到他在国内仕途上的发展,同时可以利用交错的股权关系,保证他跟梅钢系的直接联系不被有心人强行割断,能够继续直接参加梅钢的投资行动中去。

    解决掉这个关键问题,他人无法再限制沈淮在梅钢系后续发展中发挥直接领导的作用,那沈淮留不留在霞浦、留不留在东华任职,也就无关紧要。

    沈淮进退两便,很多事情相对就容易解决得多。

    ***********************

    崔向东不喜欢搞什么排场,这些年都深居简出,生活简朴。

    沈淮也是知道崔老爷子的脾气,既使有吴海峰在,他也没有正而八经的说搞什么招待晚宴,就在渔市附近找了一家干净的餐馆,吃些霞浦有特色的海鲜,最后还是他自己掏钱卖单,请老爷子愉快的吃一顿。

    到八点钟,沈淮让梁振宝、肖浩民等人返回嵛山时,负责将崔向东以及崔文英一家人,送回到淮海舰队在嵛山湖北岸的疗养院。

    吴海峰现在也是难得回东华一趟,这次回东华也难闲下来。

    送走崔向东之后,沈淮就陪同吴海峰去北山鹏悦大酒店,在那里再与褚宜良、汪康升、周炎斌、杨玉权、陶继兴他们见面。

    到北山鹏悦,在知道陈伟立、郭成泽在游船上提出发展千亿优势产业概念,想要以此对沈淮有所束缚之后,褚宜良、周炎斌则正式跟沈淮提出在渚江科技大學名下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事情。

    各家都捐一些企业股权出来,在凑出几个亿的校控资产,规模不需要特别大,由沈淮兼任产业投资基金的理事长,这样能确保沈淮对梅钢系的直接影响力在以后都不会被削弱。

    渚江科技大學再有四个月,就会启用新校区,办學规模也将扩大到三千人。作为在一穷二白基础上新成立的高等院校,底蕴需要充实,投入再多的建设、學研资金都不会嫌多。

    沈淮也希望梅钢系众人能拿出更多的权益,用来支持渚江科技大學的发展;成立校控产业投资基金,也能吸引高水平的产學研究项目及人才进入渚江科技大學,是件好事。

    只是,他要是直接去掌管校控产业投资基金,在当前的形势之下,针锋相对的意味太强烈了。

    沈淮虽然对宋系内部的割裂不满,也计划对一些人还以颜色,但还无意去挑逗所有人的敏感神经。

    即使知道陈伟立提出发展千亿优势产业概念后陈宝齐也击节称赞,从中能看出宋鸿奇他们有联手计经系、赵系压制梅钢的痕迹,但也恰是如此,他才更要想方设法的分化他们,而不宜一次挑衅三伙敌人。

    沈淮与吴海峰、周炎斌、汪康升等人说道:“以我母亲名义成立的基金会,我姥爷、姥姥也没有太多的精力能去管理;基金会的主要活动又发生国内,他们更是鞭长莫及。成怡闲暇之余,还能帮上些忙,但也就仅限于此。而渚江科技大學旗下再联合设立什么产业投资基金,责任还是要由周伯伯、老汪你们承担起来啊……”

    以他母亲名义,成立基金会之后,沈淮不能放弃公职,他姥爷就一直都希望成怡能接手基金会的管理工作。

    即使他姥爷不能直接将财产传给沈淮继承,成怡在接管基金会的管理工作之后,每年还是从基金会领一两百万美元甚至更高的薪水。

    两位老人家也是一片苦心,不希望沈淮与成怡结婚之后为钱所困。

    法律只规定基金会每年至少捐赠总额5%的钱款用于公益事业,给管理层发再高的“薪资”不会过问——反正再高的“薪资”到个人手里,也会给个人所得税刮走大一半——一些家族基金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财产传承的目的。

    孙亚琳现在从孙家的家族基金每年还能领近二十万美元的“薪资”。

    成怡打小就没有为钱犯愁过,也没有太高的物资**,收入在国内也算是高薪,与沈淮都无意再在基金会里享受这份“高薪”,故而成怡这时候也只是协助做些国内的管理、联络工作,并无意放弃省人行的本职工作。

    大家都拿出些权益来,在渚江科技大學名下成立校控产业投资基金,沈淮是支持的。不过,他不出面,而让成怡出面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他还是希望汪康升、周炎斌他们能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来。

    周炎斌是周知白的父亲,是宋彤的公公,沈淮当成家里人,自然也是以“伯伯”相称——褚宜良主要负责管理渚江投资的事务,周炎斌、汪康升虽然都已经退休,但精力都充沛得很。包括吴海峰在省政协退居二线,还兼任淮海湾政府建设基金理事长职务一样,沈淮也不可能真叫汪康升、周炎斌他们真就从此颐养晚年了。

    吴海峰、周炎斌更希望沈淮能同意成立校控产业基金的计划,只要校控产业基金跟沈桂秀基金会有直接的联系,很多事情以后再做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