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成绦缓缓走在前头,引着我们两个人进入小楼,直接上了三楼。说真的,这一路的氛围跟恐怖片差不多。我和尹鸿对视一眼,不由自主地朝对方靠了靠。
直到三楼的客房门打开,我才长舒一口气。这里的住宿条件还不错,标准宾馆配备,两张床,总算是人间的味道。我还真怕一开门,正中搁着一具棺椁让我睡进去呢。
房间里有电视,但没有电话,墙壁特别白,不知谁拍死一只吸饱了血的蚊子,在墙上留了一个特别瘆人的血手印。房间的墙壁上钉着一排包角木架,上面陈列着若干瓷器,有碗有瓶,造型各异,都是白瓷。不过一看就不是老物,不然也不会这么随意摆放在客房里。
“两位好好休息,不要乱跑。这里是山区,很容易出事的。”柳成绦叮嘱了一句,转身离开。
我们俩坐了整整一天车,腰酸背疼,简单地洗漱了一下,上床倒头就睡。这几年经历的事儿多了,我已经习惯在巨大的压力下养精蓄锐,以备明日之战。
次日起床,周遭极其安静,只偶尔有鸟鸣。一耸鼻子,可以闻到极新鲜的空气味道。我从床上爬起来,站在三楼阳台上往外一看,发现这附近的地形应了《醉翁亭记》开头一句:“环滁皆山也”。山峦叠嶂,触目皆绿,高高低低的山峰把这里围成一个小盆地,视野根本无法远望。唯见天空碧蓝一角,有丝丝缕缕的碎云点缀其上。
盆地的中心,就是这栋小楼。此时阳光斑斓,浓绿映衬,让小楼昨夜的诡异风格荡然无存,反而显得生机勃勃,透出几丝隐庐野趣。我记得一个导演朋友说过,拍电影最重要的其实是打光,同一个场景,打不同的光,风格迥异,诚哉斯言。
这栋小楼一共三层,楼梯在正中,每层都向两侧延伸出去两条走廊,每一侧都有两个长屋子,里面很宽阔。唯独我们住的第三层,都是小房间,一侧三个。估计这楼从前是个乡村学校,一、二层是教室,三层是教师宿舍和办公室。
小楼周围还有不少农舍,分散在山坳或坡顶,大部分是砖屋,呈现出火红色与黑釉颜色,颇为奇特。附近有田地,不过已荒废很久。一条陡峭的山路曲曲弯弯地伸了出去,一头扎进群山。我还看到一些瓷窑,正袅袅飘着黑烟。这些窑不算旧,样式很有特点,拱圆身长,纵向看有点像葫芦。二十多米高的窑囱高高竖起,外糊一层黄泥。这和时下流行的烤花炉、梭式窑不太一样。
我猜这里应该是一个自然村,居民迁改之后搬到山外头去了,老房子都荒在这里。结果被细柳营看中,跑到这里来建了一个造假基地。这个造假基地,比我在其他地方见到的都大。除去砖窑,我在远处还看到许多相关设施,甚至有两三个堆着瓷土、釉矿的堆料场。
判断一个作坊规模,一是看窑口,二是看堆料。小作坊随做随进,不存东西。若是有堆料场,就必然是有转运需求,规模一定小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