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仁太后立在榻边,开口道:“哀家平时享用着皇帝的孝敬,这一回哀家必要将皇帝救回。”说罢,闭双眼,双手合十,诵念佛经。
后头一应太医和太监皆跪到地上,跟着太后诵经。佟司锦趁着这个机会,将手指甲缝里带着的聚魂散,轻弹进德正皇帝的鼻孔里。
太后睁开眼睛看向佟司锦,佟司锦几可不察地点头。太后便停止了诵经,坐回案边,将三份医案交给院使,“医术方面,你是懂的。哀家看这三份方子,有几份药材里头俱提到。你们现在就去商讨,定下一份抄了拿到太医院备案。速开药材房,择那等最好的煎了,服侍皇帝喝下。”
“嗻。”众人皆应了,各自忙去。
马公公过来俯身道:“各位妃嫔和阿哥听闻皇上病了,都要求来侍疾。听说诚郡王跪在殿外不起,头都在地上磕破了,只说要来侍候皇上。”
太后略微沉吟后道:“诚郡王虽是也有纯孝之心,但皇帝身在病中,人多了反倒噪杂。”她只叫了信郡王和三阿哥进来服侍皇上,随后便转去御书房西单间坐镇。旁人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情况,只有她明白,皇上那么疼爱诚郡王,诚郡王却也生了残害兄弟之心,可见表面貌似平静的后宫,底下是怎样的波涛汹涌。
太后端坐在西单间,院使和左右院判定下药方,拿来呈给太后审阅。太后颔首后,御书房外的墙角早已支起了一溜儿炉子,药材库太监小跑着将各种参、虎骨、鹿茸等送过来,义郡王和吉星河进来跟太后行礼后,便跪去了榻前……
外间的一切都忙而不乱,太后手里捻着沉香佛珠,半阖着眼,口中念念有词。佟司锦站在太后身后给她揉着肩,屋角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沉香味,显得异常安静。
忽然,院使的声音从门外传进来。他跪在地上给太后磕头,说皇上的气色已经转好,呼吸也较以前匀停适中,脉相也沉稳了许多。
太后腾地起了身,问道:“皇帝可是服了按方子煎出来的药?”
“药才煎了一刻钟,时间未到。应是太后祈福的念力使然。恭喜太后,皇上有望及早神智清明起来。”院使的声音里透着激动。要知道若是皇上有个三长两短,第一个遭殃的就是他们这些太医。
太后转身看向佟司锦,小声道:“你果然没辜负哀家的期望。哀家和皇帝必领你这个情。”
佟司锦弯弯腰,“太后和皇上待我恩重如山,我只是尽了绵薄之力而已,算不了什么。”
太后见佟司锦仍旧如此谦逊,丝毫没有居功显摆的意思,内心感慨万分。
佟司锦又道:“听说针灸这个办法不错,但效果取决于使这个法子的人。艾灸不涉及银针和皮肉,应是适用于皇上。孙女知道艾条的方子,从太医院找来擅长艾灸的人,待皇上清醒过来,便可艾灸太冲穴和谷合穴,配合院使开出来的方子,皇上神智便能清明,无性命之忧。”
她将配制艾条的办法告诉了太后,太后听了大喜过旺,叫来院使,口述一遍,命他速速去办。
汤药煎好,义郡王正要接到手里时,忽听到三阿哥发出惊喜的声音,“皇阿玛醒了!太后!皇阿玛醒了!”
德正皇帝好不容易睁开眼睛,第一个入眼帘的人便是慈仁太后。太后拿帕子按着眼角念了声佛,然后道:“怒伤肝,悲胜怒,皇帝可要保重身子。”
德正皇帝迟缓地转动眼珠子,苦笑了一下。
义郡王端着汤药,吉星河拿汤匙给皇上喂药。太医院按太后的方子也赶制出艾条,给皇上艾灸。
当天晚上,德正皇帝就神清智明了。又过了两天,他可以倚着靠枕坐起来,能与太后说话,与臣子议事。朝廷上下、皇宫内外,无不为德正皇帝这么就恢复了健康欢欣鼓舞,口诵皇上千秋圣寿,洪福齐天。又赞颂慈仁太后为国为民,慈德昭彰。
德正皇帝渐好之后,慈仁太后也告诉了他佟司锦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鉴于佟司锦不张扬的要求,皇上决定以后有机会给予她重赏。
虽说德正皇帝后来能下地行走,用膳等一应事务俱与从前一样,但他知道自己偏头痛时有发作,遇凉风则半边身子有麻痹之感。这恐怕便是被诚郡王气到的后遗症了。
厉明在德正皇帝身子渐好之机,将热汗王爷的书信呈给了他。德正皇帝依着热汗的意思,将王爷之尊号下旨给了巴图,又狄萨新王爷巴图赉银五万两、茶叶一万石、羊两千头、绫罗绸缎一千匹。
厉明与吉星河辞别。吉星河这回在狄萨遇见他时,他其实是被宝力德的人使了致使腹泄的慢性毒药所害。被吉星河提醒之后,及时找来医者进行治疗。这次进京时已无大碍。
吉星河还想挽留他多住一段时间,但他挂念着热汗他们的情况,便执意踏上了回狄萨的归程。
德正皇帝则看着热汗的书信陷入沉思,诚郡王虽是受到惩罚被关去寝陵了,但西夷竟然将触角伸到了皇宫里,这简直是对自己的挑衅。不仅如此,西夷还插足于狄萨,若得逞的话,大尚朝又失去一个忠心的部落……
马公公传话,说冯侍卫求见。德正皇帝点头,马公公“传”字一出,便见冯侍卫竹竿似的人影飘了进来。
冯侍卫磕头请安,“愣拉寺里的巴东活佛圆寂后自行火葬了。”
德正皇帝愣了一下。前几日他从这场大病中恢复神智后,便命人严审蒙特,蒙特不堪酷刑,交待出自己是巴东活佛的人。他又联想起,吉星河从蒙特身上得来金轮令牌,宝力德与西夷勾结用的令牌上也有金轮图案,二者十分相像。由此他推断出,巴东活佛与西夷的凌丹有密切的联系。
他越想越觉得担忧。愣拉寺香火很旺,巴东活佛名气也大,京城很多王公贵族家的夫人,以及无数百姓都去那里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