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武则天

作者:小月夕夕

皇上和武昭仪为了废后之事亲自去长孙无忌府上说情,却被长孙无忌拒绝了。武媚娘想在朝堂上培植自己的势力,朝堂上也有人知道现在的皇上想立武昭仪为后,苦于大臣们不同意而无法实施,若此时抓住机会向皇上进言立武昭仪为后,必能得到皇上的另眼相待。

这人便是半个月前得罪长孙无忌,被长孙无忌贬为壁州司马的李义府。李义府为人狡诈,总是面色温和的待人,实际却是一个褊狭嫉妒、阴狠残忍的人。他的性格就如同猫一般,貌似温顺,实际拥有着锋利的爪子,你稍微惹怒它,它便要伸出利爪朝你抓去。

李治做太子时,李义府担任太子舍人,和当时的太子司议郎来济都以文墨知名。可是如今长孙无忌当权后,来济已是中书令门下的宰相,而自己却要被贬为壁州司马,离开京城。李义府不想离开京城,他决定为自己的前程搏斗一番。

如今长孙无忌想将他贬为壁州司马,他必须抓紧时间,赶在公文下来之前去告诉皇上自己对他的忠心与支持。

中书舍人王德俭是李义府的好朋友,李义府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王德俭,王德俭当即表示支持。又对李义府道:“此事宜早不宜迟,今夜恰逢我在宫中值班,不如你代我当值,今夜便向皇上和武昭仪表明心意。”

“兄台说的是!”李义府深以为然。

当晚,李义府便留在宫中值夜。

至戌时,李义府来到甘露殿,要求见皇上。王公公见李义府多少是五品官职,便通报了皇上。

此时李治正在武媚娘的陪同下批阅奏章,闻得李义府求见,因道:“传。”

李义府入殿行礼,李治问道:“这么晚了,李大人来有何要事?”

李义府道:“臣闻言陛下近日正为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的事烦心,因特地前来,愿为陛下分忧解难。”

李治以为他与那长孙无忌一样,是来劝说自己,不以为然道:“哦?李大人打算如何为朕分忧?”

李义府道:“如今天下百姓都盼着皇上能够顺应心意,立武昭仪为后,陛下,臣斗胆,请皇上立武昭仪为后!”

李治喜道:“没想到,朝堂上还有你与朕同心!”

武媚娘心道,“天下百姓都希望立我为后,我怎么不知,想必此番李义府是铁定心想帮我了。”她看了一眼李义府,对皇上道:“陛下,何不讲前几日得的宝贵珍珠赐于李大人。”

“对对对。”李治道,“苏公公,李大人忠心耿耿,赐李大人珍珠!”

“谢陛下!”李义府谢恩。

武媚娘问道:“大人现居何职?”

李义府道:“微臣本是中书舍人,长孙大人已决定,下个月臣便要去壁州任司马了,想必公文很快就会下来。”

武媚娘与李治相视一眼,道:“如此这般忠心于皇上的人岂能离开京城?”

李治道:“朕明日便下旨,收回公文,并升你为中书侍郎!”

“谢陛下!”李义府扣头谢恩。

李义府,这是外廷第一个支持立武昭仪为后的人,李治终于看到,原来外廷并不是所有人都一条心,有人,一定还有人是支持朕的。武媚娘看出皇上的心思,待李义府走后,对李治道:“只要让大臣们看到,凡是顺应皇上心意的人都能够得到重用,而反对皇上心意的人会遭到贬斥,如此这般,还愁没有人支持咱们吗?”

却说李义府因为支持皇上立武昭仪为后,不仅升了官,还一跃成为皇上和武昭仪的心腹,这令朝堂上的很多人羡慕不已。很快,李治和武媚娘身边聚集了一批支持他们的人,这其中有李义府的好朋友王德俭,王德俭的舅舅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等。外廷有了力量,武昭仪终于看见了登上皇后之位的曙光。

渐渐地,朝堂上分为两派,一派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为首的反对派,一派是以许敬宗与李义府为首的支持派。为了鼓励朝臣们,凡是支持立武昭仪为后的,皇帝一律有所奖励,朝堂上不再只有长孙无忌那帮老臣的声音,还多了许多士人新鲜血液,他们大多出身寒门,渴求通过支持皇帝实现自己的仕途理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先朝贵族势力,使寒门士子们有了更多实现政治抱负的机会。

这日早朝罢,李治留下了当时最为位高权重的四位宰相,请他们去内殿议事。

这四位宰相中,第一位是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长孙无忌,第二位是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勣,第三位是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于志宁,第四位是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褚遂良。眼下朝堂上共有七位宰相,而这四位,又是在朝堂中最富有威望的,皇上想,只要说服他们四人,武昭仪封为皇后就指日可待了。

四位宰相面面相觑,心知必是最近惹的风波大起的废王立武之事。

于志宁曾经任李承乾的太子太师,后来因李承乾被废,当时太子宫中许多人受到牵连,他幸免于难,早已看见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因此不愿出头。问道:“待会儿见了皇上,咱们该怎么说呢?”

褚遂良道:“依于大人看呢?”

于志宁道:“咱们四个中,长孙太尉最有威望,不如长孙太尉先言。”

褚遂良想了想,道:“不可,太尉是皇上的舅舅,若言语冲突,岂不是令皇上背负不孝之罪名?不可。”

于志宁又道:“英公李勣战功赫赫,不如由英公先说。”

褚遂良道:“李勣是开国元勋,若皇上与他吵起来,又让皇上背负不爱惜功臣之罪名,还是不可。”

于志宁道:“那该如何呢?”

褚遂良想了想,正气凛然道:“先帝临终托孤时,说‘佳儿佳妇,托负于卿’,如今皇上被那武姓妖女迷惑,我褚遂良若不尽其愚诚,将来以和面目去见先帝!”

却说李勣早看出此事牵涉太多,稍不如皇上的意,只怕日后被皇上忌恨,再者武昭仪的父亲武士彟的葬礼当年是由他一手操办,依稀还记得那个面容清秀的小女孩,他并不持强烈反对的立场。可如果被长孙无忌知道他这想法,必然也得罪了长孙无忌,因此他对其他三人道:“老夫今早起床时只觉头晕目眩,却不敢误了早朝,拖病前来,眼下却觉双目越发模糊,头也变的沉重了,还望几位待会儿在皇上面前替老夫告个假,以免在皇上面前失了礼仪呀。”

长孙无忌道:“这怎么行?”又看李勣似乎确实一副头痛难忍的样子,只好道,“也罢也罢,英公回去罢。”

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三人进了内殿。“拜见陛下!”三人一同行礼道。

李治道:“爱卿们请起。”他仔细看,发现少了李勣的身影,因问道:“英公呢?”

长孙无忌道:“英公身体不适,拖老臣给他向陛下告个假。”

李治只得应允,随即直接进入主题,问道:“朕就不绕弯子了,今天令几位留下,是有事情想与你们商量。”

三人屏住呼吸,屋子里静的仿佛一支针掉下也听得见。李治继续道:“皇后正位中宫却多年无子,而武昭仪已经有了两个儿子,朕打算废掉王皇后,另立武昭仪为后。”

他看着三位大臣,等待他们的答复。令他奇怪的是,长孙无忌并没有立即站出来反对,而是一声不吭,倒是褚遂良道:“陛下,皇后出生世族,侍奉陛下多年并无过失,先帝临终时曾将您与王皇后托付于我们,‘佳儿佳妇,托付于卿’言犹在耳,实在不忍心看见陛下出现这样的变故。再者武昭仪曾为先帝才人,二品之首昭仪已是她所能得到位分的极限,真的不能再进了呀!”

李治听闻他说皇后无过,无奈并没有王皇后杀害小公主的证据,厌胜之术也拒不承认,他不能冒然告诉大臣们这些内宫事故。若说了,大臣们必然也会要求查清楚,厌胜之事,他也曾怀疑过是否是武昭仪所为,可他不愿往那想。这世界已经够孤单了,他不能不去相信爱自己的人,再者,立武昭仪为后是他拿来对付老臣们的武器,他一定要这帮大臣们对他屈服。

可是褚遂良说的话令他无法辩驳,他只好先回避道:“你们的意思朕知道了,下去罢。”

三人忐忑的退下,不知皇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也不知道这件事到底有没有完。

李治来到承香殿,告诉武媚娘他今日的会谈结果,“储大人说的振振有词,朕实在没法辩驳。”

武昭仪道:“陛下别急,您明日再令他们留下,臣妾在帘后听着,一定帮助陛下令这帮老臣服从陛下。”

“媚娘,有你在,朕就安心多了。”李治笑道。

翌日早朝罢,李治再次要求三位宰相留下,三位十分清楚,依旧是议立武昭仪为后之事。长孙无忌叹道:“只怕皇上是铁了心呀,先帝呀,我们辜负了你的嘱托呀!”

褚遂良见皇帝如此执着,已做好了视死如归的准备,“哪怕我死了,也不能让那武氏入主中宫!”他对二人道。

内殿里除了皇上,他们不知道的是帘后还有一个女人,正一字不漏的听着他们谈话。

当皇上再次提出要立武昭仪为后的事,褚遂良跪下劝道:“陛下,如果您实在不喜欢王皇后,老臣尊重您的感情。您如果一定要废去她,那也不能立武氏为后呀!武氏曾经服侍过先帝人尽皆知,您若立她为后,不是给后人留下嘲笑我大唐的把柄吗?”

李治压制心中的怒气,这几个人曾经都是他长辈般的存在,他并不习惯呵斥他们,只道,“褚爱卿言重了!”

褚遂良又道:“西汉汉成帝不听大臣们的劝阻,非要立出身低的赵飞燕为后,最终断送了西汉的百年江山,历史悲剧,不可在我大唐重演啊皇上!”褚遂良只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劝说皇上,根本没有考虑他把皇上比作西汉昏君汉成帝时他的怒气。

李治道:“难道在褚爱卿眼里,朕就是汉成帝那般的人物吗?”

褚遂良见皇上还不听劝,气的将朝笏往台阶上一摔,脱下官帽,使劲磕头道:“陛下,您既然不愿意听老臣的劝告,就革了老臣的职,让老臣回家种地去吧!陛下!”忠言直谏的褚遂良已经把额头磕出了血。

武昭仪在帘后听着褚遂良的言语,早已气的直发抖,原来他们就是这样在陛下面前说我,把我比作汉朝的赵飞燕,还说我和皇上会成为后人嘲笑大唐的把柄,未免罪名太大了些。如今褚遂良磕着头,软弱的皇上只会道:“褚爱卿,你这是做什么?”

而武昭仪则在帘后发出令人发惊的声音,“何不扑杀此獠!”

她走向帘前,对李治道:“陛下,此人竟敢威胁陛下,扰乱视听,何不令他如了愿!”

李治唯唯诺诺的看着武媚娘,褚遂良是前朝老臣,又是开国功臣,他从没想过杀他。

长孙无忌见状,唯恐皇上此刻真的听了那妖女的话,求情道:“陛下,储大人是先帝遗留的顾命大臣,不可用刑呀。”

武媚娘当然知道此刻不可能真的杀掉这帮老臣,她用凌厉的眼神看着殿下三人,直看的几人心惊。

君臣不欢而散,李治软坐在塌椅上,问武媚娘道:“媚娘,现在咱们该怎么办?”

武媚娘道:“陛下别急,事在人为,一定还会有办法的。”

李治道:“媚娘,你会不会觉得朕很没用?”

武媚娘安慰道:“怎么会呢?陛下只是太善良了,而善良,是一个帝王最不该具有的品质。”

李治道:“朕记得先皇在世时,也对朕说过这样的话。”

武媚娘娇柔道:“陛下放心,臣妾一定会帮助陛下,让那帮老臣再也不敢忤逆陛下。”

李治拥住武媚娘,道:“媚娘,谢谢你,不然刚才朕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武媚娘道:“臣妾是陛下的妻子,帮助陛下是分内之事,怎需言谢?”遇到如此阻力,武媚娘甚至有一刹那愿意放弃做皇后的念头,可是想到自己死去的女儿,为了对付王皇后,我已经牺牲了自己的女儿,眼下怎能放弃?若如此,小公主的命牺牲的太不值得了!

却说内殿上武昭仪的这一闹,很快传的满朝皆知,大人们忽然发现原来这武昭仪并不是他们想象的柔弱女子,倒是有几分强悍。

翌日,七宰相中的令两位宰相韩瑗和来济也纷纷上书劝谏皇上放弃立武昭仪为后的想法。韩瑗甚至在折子中直接写道:“以武昭仪之强悍,若陛下执意立她为后,恐颠覆大唐江山啊!”

武媚娘看着这折子气不打一处来,她仔细梳理思路,如今朝堂中关于此事已经分为三派,支持派,反对派,和中间派。支持派以许敬宗和李义府为首,虽然他们在朝堂中身居要职,可始终不如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这般有威望,中间派是明哲保身的态度,皇上与长孙太尉他们都不想得罪。

可是如今朝廷中七宰相就有五位宰相明确反对立她为后,武媚娘仔细梳理,还有两位,一位是侍中崔敦礼,可他年事已高,早已病的卧床不起,怕是早没有精力管这等闲事了。另一位是英公李勣,他战功赫赫,在朝堂中很有威望。武媚娘记得当年父亲的葬礼便是太宗皇帝派他主持的,说起来,倒有几分情意。

她对李治道:“陛下,听说英公李勣并了,不如咱们今晚去探望他?”

李治道:“上次在舅舅家吃的闭门羹你忘了吗?我可不想去。”

武媚娘道:“咱们不能轻易放弃呀,倘若能争取到李大人的支持,咱们就多一分胜利的希望了不是吗?”

李治见武媚娘如此坚决,只好爱怜地答应道:“好好,就依媚娘。”

当天吃罢晚饭,皇上便带领武昭仪驾临李府。那李勣果真躺在床上如同生病了一般,艰难的起身道:“参见陛下,参见武昭仪。”

未及碰地,李治搀扶道:“英公快快请起!”

李勣自是猜出皇上和武昭仪多来之意,只是恭敬道:“谢陛下。”

李治道:“朕闻言近日英公身体不适,特带武昭仪前来探望。”

说完回头望着武媚娘,武媚娘亦笑道:“还记得当日父亲葬礼是英公主持,英公恩德媚娘从不敢忘记。”

英公道:“哪里,哪里。”

李治又道:“想必英公也知朕想册封武昭仪为后一事,不知英公是何意?”

李勣道:“陛下要册封正室,这是陛下的家事,何故要来问老臣呢?”

李治惊喜的看着李勣,他既没有说反对,也没有说赞成。言外之意是此事不该过问长孙无忌那帮大臣们,他激动的看着李勣,“英公说的是!”

武昭仪亦对英公行礼道:“多谢英公!”

以李勣在朝中的威望和地位,他的态度,给了李治和武媚娘在众多重臣反对声中力量和支持。甘露殿里,武媚娘对李治道:“英公说的对,这是咱们的家事,何苦要问那帮大臣呢?”

李治道:“可只有咱们知道不行,咱们要令这个观点让更多人知道。”他对身旁的苏锦道:“去,把许敬宗和李义府找来。”他回头对武媚娘道,“朕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朕的家事,与大臣们无关!”

经许敬宗和李义府的对外宣传,“立后乃陛下家事”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朝臣知道,中间派的人越来越多,而反对声最强烈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也渐渐偃旗息鼓,只能听任李治册封武昭仪为后。

这场皇帝和朝臣们的战争,最终以李治的胜利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