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当年明月



  他主动派出使者,要求城内守军投降,第一次没人理他,第二次也没人理,到第三批使者的时候,赵率教估计是烦得不行,就站到城头,对准下面一声大吼:

  “要打就打,光说不顶用!(可攻不可说也)”

  皇太极知道,忽悠是不行了,只能硬拼,后金军随即蜂拥而上,攻击城池。

  但宁远战役的后遗症实在太过严重,后金军看见大炮就眼晕,没敢玩命,冲了几次就退了,任上级骂遍三代亲属,就是不动。

  皇太极急了,于是他坐了下来,写了一封劝降信,派人送到城门口,被射死了,又写一封,再让人去送,没人送。

  无奈之下,他派人把这封劝降信射进了城里,毫无回音。

  傻子都明白,你压根就攻不下来,你攻不下来,我干嘛投降?

  但皇太极似乎不明白这个道理,第二天,他又派了几批使者到锦州城谈判,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了回应,守军说,你要谈判,使者是不算数的,必须派使臣来,才算正规。

  皇太极欣喜若狂,连忙选了两个人,准备进城谈判。

  可是这两位仁兄走到门口,原本说好开门的,偏偏不开,向上喊话,又没人答应,总而言之无人理会,只好打转回家。

  皇太极很愤怒,因为他被人涮了,但问题是,涮了他,他也没办法。

  皇太极度过了失望的一天,而即将到来的第二天,却会让他绝望。

  清晨,正当皇太极准备动员军队攻城的时候,城内的使者来了,不但来了,还解释了昨天没开门的原因:不是我们不热情,实在天色太晚,不方便开门,您多见谅,今天白天再派人来,我们一定接待。

  皇太极很高兴,又派出了使臣,可是到了城下,明军依然不给开门。

  这批使臣还比较负责,赖在城下就不走了,于是过了一会,赵率教又出来喊了一嗓子:

  “你们退兵吧,我大明给赏钱!(自有赏)”

  就在皇太极被弄得几乎精神失常,气急败坏的时候,城内突然又派出了使者,表示谈可以,但不能到城里,愿意到皇太极的大营去谈判。

  差点被整疯的皇太极接待了使者,并且写下了一封十分有趣的书信。

  这封书信并不是劝降信,而是挑战信,他在信中表示,你们龟缩在城里,不是好汉,有种就出来打,你们出一千人,我这里只出十个人,谁打赢了,谁就算胜。你要是敢,咱们就打,要是不敢,就献出城内的所有财物,我就退兵。

  所谓一千人打不过十个人,比如一千个手无寸铁的傻子打不过十个拿机枪的特种兵,一千个平民打不过十个超人,都是很可能的。

  在这点上,皇太极体现出游牧民族的狡猾,联系到他爹喜欢玩阴的,这个提议的真正目的,不过是引明军出战。

  但书信送入城后,却迟迟没有反应,连平时出来吼一嗓子的赵率教也没有踪影,无人搭理。

  究其原因,还是招数太低级,这种摆明从三国演义上抄来的所谓激将法(三国演义是后金将领的标准兵书,人手一本),只有在三国演义上才能用。

  皇太极崩溃了,要么就打,要么就谈,要谈又不给开门,送信你又不回,你他娘到底想怎么样?

  其实赵率教是有苦衷的,他本不想耍皇太极玩,可是无奈,谁让你来这么早,搞得老子也走不掉,投降又说不过去,只好等援兵了,可是空等实在不太像话,闲来无事谈谈判,当作消遣仅此而已。

  正月十六日,消遣结束,因为就在这一天,援兵到达锦州。

  得到锦州被围的消息后,袁崇焕十分焦急,他随即调派兵力,由满桂率领,前往锦州会战。援军的数量很少,只有一万人。

  六年前,在辽阳战役中,守将袁应泰以五万明军,列队城外,与数量少于自己的后金军决战,结果一塌糊涂,连自己都搭了进去。

  六年后,满桂带一万人,去锦州打六万后金军。

  他毫无畏惧,因为他所率领的,是辽东最为精锐的部队——关宁铁骑。

  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这支由辽人为主的骑兵训练有素,并配备精良的多管火器,作战极为勇猛,具有极强的冲击力,成为明末最强悍的武装力量。

  在满桂带领下,关宁铁骑日夜兼程,于十六日抵达塔山附近的笊篱山。

  按照战前的部署,援军应赶到锦州附近,判明形势发动突袭,击破包围。

  然而这个构想被无情地打破了,因为就在那天,一位后金将领正在笊篱山巡视——莽古尔泰。

  这次偶遇完全打乱了双方的计划,片刻惊讶后,满桂率先发动冲锋。

  后金军毫无提防,前锋被击溃,莽古尔泰虽说很憨厚,打仗还算凑合,很快反应过来,倚仗人多,发动了反击,你来我往几个回合,不打了。

  因为大家都很忙,莽古尔泰来巡视,差不多也该回去了,满桂来解围,但按目前形势,自己没被围进去就算不错,所以在短暂接触后,双方撤退,各回各家。

  几乎就在满桂受挫的同一时刻,袁崇焕使出了新的招数。

  他写好了一封信,并派人秘密送往锦州城,交给赵率教。

  然而不幸的是,这封信被后金军半路截获,并送到了皇太极的手中。

  信的内容,让皇太极极为震惊:

  “锦州被围,但我已调集水师援军以及山海关、宣府等地军队,全部至宁远集结,蒙古援军也即将到来,合计七万余人,耐心等待,必可里应外合,击破包围。”

  至此,皇太极终于知道了袁崇焕的战略,确切地说,是诡计。

  锦州被围,援军就这么多,所以只能忽悠,但辽东总共就这么多人,大家心知肚明,所以忽悠必须从外地着手,什么宣府兵、蒙古兵等等,你说多少就多少,在这点上,袁崇焕干得相当好,因为皇太极信了。

  五月十七日,他更改了部署。

  三分之一的后金军撤除包围,在外城驻防,因为据“可靠情报”,来自全国四面八方(蒙古、宣府等)的援军,过几天就到。

  六万人都没戏,剩下这四万就可以休息了,在明军的大炮面前,后金军除了尸体,没有任何收获。

  第二天,皇太极再次停止了进攻。

  他又写了封信,用箭射入锦州,再次劝降。

  对于他的这一举动,我也无语,明知不可能的事,还要几次三番去做,且乐此不疲,到底什么心态,实在难以理解。

  估计城内的赵率教也被他搞烦了,原本还出来骂几嗓子,现在也不动弹了,连忽悠都懒得忽悠他。

  五月十九日,皇太极确信,自己上当了。

  很明显,除了三天前和莽古尔泰交战的那拨人外,再也没有任何援兵。

  但问题是,锦州还是攻不下来,即使皇太极写信写到手软,射箭射到眼花,还是攻不下来。

  这样的失败是不能被接受的,所以皇太极决定,改变计划,攻击第二目标。

  但在此之前,他打算再试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