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质疑
 
在对于霍子谦结局的处理上,我觉得有些不妥。霍仲亨让霍子谦看光明社成员行刑那一段,显得过于偏激。即使霍子谦不明白父亲的心,但冷静如念卿也应该明白,年轻人终有年轻人要走的路,何苦让年轻人跟着父亲的老路走?上一辈人的时代终是会过去的,年轻人就应该有年轻人的想法,就应该激情澎湃,不切实际就应该是年轻人的权利。为什么不让霍子谦自己去闯?怕污了他父亲的名声吗?可从作者对霍子谦的描写来看,霍子谦也是有思想有智慧的,也可以带兵打仗的,为什么不让他自己去看明白自己应该走的路?在霍子谦
 
这件事情上,霍仲亨的错要多于霍子谦。
 
童年少年时父爱的缺失,看到母亲孤苦伶仃只身一人,连死后父亲都没回到家中去凭吊,用念卿的话说,当时霍仲亨正处在风口浪尖上,不能回去。但念卿生病时,正值南北合谈,祖国统一的紧要关头,霍仲亨不是也偷偷回到南方,守在念卿的身边?所以,这无关于是不是事务缠身,而确是关乎爱情的。能怪霍子谦对父亲有偏见吗?
 
霍仲亨也许恨铁不成钢,但总觉得是操之过急的。既然你们能够退隐,那为什么不让霍子谦自己出去放手一搏?霍子谦的说法没错,霍仲亨虽然致力与南北统一,少内战,虽然主张废督,但他毕竟仍然是一个军阀,行事确是军阀作风。连对霍子谦都是有冲突就打,更何况是对那些被判定是叛徒的人?
 
总之,作者为霍子谦安排的一生,尤其是他的死亡,是霍仲亨和念卿人格、行事上塑造的失败。
 
关于本书2
 
后传看到近一半时,总是不明白为什么艾默一定要去让世人明白真相,即使此刻明白真相,未来也不免得会继续有这样或那样新的传说传出。想必如果念卿知道,会挑眉一笑,冷冷地说随他们去吧;如果霍仲亨知道,会大笑着说,我只是志在家国,后人的评说,与我无关;而如果薛晋铭知道,则会用那迷死众佳人的笑和深邃的眼光说,人海阔,何日不见波。
 
总说,痴情如霍沈念卿,痴情如薛晋铭,但其他人又岂是不痴情的?林燕绮,最终没有去美国,后传《明月照人来》,看得让人悲伤。不是为了念卿对霍仲亨的终生的追忆,不是为了四少对念卿倾尽一生的守护与等待,不是为了霍仲亨命丧天际,而是为了那些年轻的生命的消亡。在那个乱世,无数少年为了家国而呼喊而斗争,无数少年为了家国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那些没有失去生命的,或被迫流离失所,或被迫离家离国,或亲人尽失,从此独活于世。
 
对于林燕绮等人的殉国,其实只是小小震惊了一下,毕竟在这个时代在这本书中,总要有人牺牲的。可当看到霍霖、高彦飞、敏言这些在书中诞生、在书中成生、在书中为爱挣扎的人物失去生命时,忽然觉得残忍无比。他们就好象是我们看着出生看着成长的精灵,那么活泼,那么具有青春活力,忽然之间就那样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忽然之前就那样杳无音信,忽然之前就那样天翻地覆……
 
 
多年不到风月场所的念卿忽然去了那里,忽然在那里遇到了四莲,为了四莲不惜与四少争吵,只为救这个“我的家人”,而四莲又救了霍霖,这也许就是冥冥中自有安排吧。每一件事都有一个起因,一个目的,只是有时这个起因或目的会马上呈现,而有些起因或目的,会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候来到我们面前。
 
 
霍霖在给妈妈的信中说,最不能原谅的,是我自己。谁也不曾想,那一别竟是永恒,我们最爱的霍霖,看着她出生,看着她玩耍,看着她为了敏言而伤心,就这样远离家国,独自一人生存,就这样带头对母亲的愧疚与思念而终。
 
而机缘是多么地弄人啊,明明母女两人都在世,却都误以为对方已去,无论是对母亲还是对女儿,就连对我们这样毫无关联的读者看来,都是残酷的。而四莲怕念卿接到霍霖的平安信后,会象对待子谦那样对待霍霖,可岂知,这时的念卿念的,只是霍霖做什么都随她,只要活着就好,终究,四莲为了顾虑,阻止了他们的联系。这无数的阴差阳错,铸就了每个人的一生。
 
我是一个普通人,想的是普通的事。看完前传后,我想,就这样吧,让念卿跟着霍仲亨,从此享福吧。当看完正传后,我想,念卿与霍仲亨经历了如此纷繁复杂的乱世,作者既已经安排他们退隐,那么他们从此就象杨过与小龙女一样,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吧。从此后,山高水远,一切的一切都与我无关,那一段风流佳话,为国厮杀,都一如风中的歌,越飘越远,最终只落得个史书上的名字,淡得不可再淡。当看后传时,我发现我的狭隘,他们不是退隐,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救国。如果作者真的让他们不问世事,那就真的不象他们了,而那句“志在家国”,也就成了一句空谈了。纵然日后退隐,过着那无争无欲的生活,但那伤痕累累的心,又岂能一如当初般恣意纵歌,快意饮酒?
 
看完书后,一直在想,如此这般的人物,数尽风流,但终不过是一抔净土掩风流,他们终不过是会淹没在历史的洪荒中,幻化成一个名字,这些名字淡淡的,甚至被风一吹,都会支离破碎,从此再无人记起,而历史,就是由这样一些不会再被后人所知的名字构成的吧。似这般风流人物,只是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平凡人呢?我们真的只是历史中的蜉蝣而已,短暂存在,永久消失。
 
作者在书中说,那些古老的建筑,每一片瓦,每一块砖都是有故事的,确实如此。谁知道在这样的建筑里,曾经上演过怎样的爱恨情仇,生死悲欢呢。而如今,我们只能凭着自己的想象去构筑这一切,去凭吊这一切。
 
 
我相信,在那个无数枭雄竟风流的年代,肯定会有这样一批人,为国为家,重情重义,为国家的兴亡而奔忙,为国家的存亡而华发丛生。但我仍然希望,在那个年代,真有这样的霍、沈、薛这几个人物,纵然不能亲历,知道他们真正地风流过,痛快过也是好的。正象作者在书中所说“只知道他们来过,存在过,灿亮过。而后究竟坠落在哪里早已无从得知。原以为在自己自寻的往事里,旁人只是无足轻重的局外人,然而触及往事越深,识得的故人越多,便越觉得每个人都是一段传奇。纵然芸芸众生的悲欢都是一样,看来不足为奇,抛在历史的宏大画卷里,人人都是小人物,却也从无数小人物的生死离合里生出盘根错节的命运轴线,合成一个洪波涌起的时代,浪卷千堆雪,湮没英雄豪杰,荡涤浩浩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