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明

作者:灰熊猫



    ……

    天启六年九月初二,京师

    这个时代的评书、戏曲艺人,就如同后世地影视工作者一样。总是竭力开发为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节目,而且这个时代的信息反馈速度也非常快,说书先生们只要检查一下今天盘子里的收入,就能了解到百姓的兴趣动向。

    今年以来,北京最受欢迎的段子就是“黄宫保浮海援觉华”,京师里的说书先生们,无论他们是身处街头还是酒肆,听书的人们都反复点这个段子,人气直追说岳全传,隐隐已在隋唐演义之上。说书地先生们爱讲。京师的百姓们也爱听。

    戏曲行业的反应速度虽然较说书为慢,但不少戏班子也已经动手开发这个曲目了。有的班子已经把演出的戏文准备得八九不离十了。

    京师作为天下的龙头,每天都有来自五湖四海地艺人到这里来碰运气,而同时离开的人也会把他们在京师的见闻带到其他地方去。比如这个“黄宫保浮海援觉华”的段子,几个月前就已经在山东出现过了,后来又传到了南直隶、河南,眼下听说就是湖广和福建也都有了改编版本。

    根据一般的经验来说,这种新开发出来几个月的评书段子还会有一个巨大的成长期,说书艺人们会代代相传,把这个段子演绎得越来越好。仅仅就“黄宫保浮海援觉华”这个段子来说,不但京师的说书先生们都很看好它,就是其他行当的艺人也都很喜爱这个内容,因为其中孕育的先天感情已经非常饱满,有很大地发挥余地。

    可是到了九月,传来辽阳地消息后,“黄宫保浮海援觉华”这个段子就一下子从宠儿变成了弃儿,不少说书先生才开始清清嗓子拍一下惊尺,群众的嘘声就响成了一片:“我们不想听这个了,我们要听听黄宫保跃马辽阳,我们要听黄宫保格毙努尔哈赤!”

    在这个巨大地压力下,说书先生们纷纷紧急开发新段子。早在大明朝廷正式的确认诏告发布之前,各种千奇百怪的评书故事已经被编了出来。这些专业人士也很快达成了一个共识,新的段子就叫“猛大帅匹马跃辽阳”!

    只是这名字虽然统一了,但故事内容却大不相同,毕竟这段时间实在是太短了,诸位说书先生还来不及交换意见。以前擅长七侠五义的先生就按照飞檐走壁的套路来编;喜说封神榜的当然就是法宝满天飞;讲隋唐演义出身的先生就描绘成两个人都抓着重达几百斤的大刀、方锤厮杀一番。

    这里又有一位先生摆台开讲“猛大帅匹马跃辽阳”,只不过现在正说着地这位。前半辈子的专业主攻方向是西游记。

    “……只听见呜呀呀一声呼喊,跟着就从那门外闯进来一奴,那奴脑后留着的两根小辫其白如雪,犹如一对铜铃的牛眼滴溜溜地乱转,两张招风大耳上还一溜钉着五个铁圈。四方的鼻孔朝天大开,从两个鼻孔中各探出尺许长的花白鼻毛,也被编织成了两个长长的小辫。一直沿着两颊垂到了腮下……”

    说书先生在上面讲得唾沫横飞,下面地人群也都听的津津有味。说道拿鼻毛编了两个小辫子地时候,那先生还用手比了一比,更是引发了下面的一阵啧啧惊叹声。

    “……那奴的两个鼻孔之间,还串着一个黄澄澄的大铜环,足足有数斤之重;上唇前呲,四根獠牙就从那血盆大口里探了出来,脖子上还挂着满满一串骷髅。正是七七四十九颗!”

    说书先生双眉倒竖,咬牙切齿地伸出了四根手指冲着下面的人们比了一圈,然后神色一松,手转回来后先是端起茶悠闲地喝了一口,然后才继续说了下去:“黄大帅定睛一看,来者正是奴酋努尔哈赤,那老奴乃是千年野猪精转世,只见他上身赤luo。腰间围了一条兽皮,满身上下都画满了符文,更爬着一片白花花的蛊虫……”

    说到这里那先生又是一次大喘气,施施然捻了几下胡须,等台下众人聚精会神等了一会儿,稍稍有些松懈的一刹那。先生以迅雷不及掩耳地速度抓起惊尺重重地拍落。

    如雷的一声巨响把下面的不少听众吓得就是一个哆嗦,那说书先生嗔目大喝道:“列位看官瞅仔细了!这奴酋最是阴邪,但凡瞪人一眼,那人三魂就去了两魂,七魄就走了六魄啊!”

    不等下面的惊呼声平息,说书先生就又戟指朝天,沉声喝道:“只可惜这次那老奴却是打错了算盘,黄大帅乃是武曲星下凡,一身罡气正是那邪魔歪道的克星。只听那黄大帅口中念念有词,把食指在口中咬出一粒血。一睁神目冲着那老奴叫了声‘破!’。便把那老奴的毕生邪功毁去了大半。”

    那先生跟着又重重地拍了一下惊尺,语气更一下子变得急促起来:“那老奴何曾吃过这种大亏。气得几乎把满嘴钢牙咬碎,老奴将脑袋往下一低,四肢着地后先是发出一声怪叫,接着又把脑后和鼻孔里的四条辫子甩得呼呼作响,犹如一个团团飞舞的火轮……”

    说书先生摇头晃脑地把努尔哈赤地四条辫子大力形容了一番,然后把手狠狠地凌空一个平挥:“老奴连连发出野猪也似的吼叫声,把满身的邪功都聚集到了胸前,手足并用向着黄大帅扑了过来,怪叫声中老奴一张血盆大口,伸头就向黄大帅小腿上咬将了过去……”

    “黄大帅看得真切,一闪身躲开了老奴这一扑,一转身就‘呛琅琅’拔出宝剑!列位看官切莫看低了这剑,黄大帅的宝剑乃是上古神兵,有分教——”说书先生正口若悬河地说得高兴,却感到背后有人在他肩膀上轻轻拍了一下。

    “师父……”原来是先生的家里有急事,他的学徒上来附在他耳边说了一番,听得那先生脸上也露出了焦急之色。

    “徒儿,为师且先回家去看看,你先替我顶上一会儿。”那说书先生说走就走,转眼间就把行头收拾停当,不过他刚下走下书台就又想起一件要紧事来,连忙又转身跑了回来。

    他地徒弟已经端坐在了说书桌后,手里也抓起了惊尺,老先生快步走到徒弟身边,小声对他嘱咐道:“徒儿,两个时辰内为师定然回来,这期间你万万不可给我把老奴说死了。”

    “徒儿明白,师父放心。”

    ……

    大明以力驱逐蒙元、恢复中华,开国之初朱元璋为了给予读书人一种荣誉,也是为了磨砺士子的任事之气,允许获得秀才和秀才以上的功名的读书人佩剑游学。当时的读书人但凡考上秀才后,也都在腰间悬剑,以文武全才自勉。

    但到天启年间时国家承平日久,中原已经有二百多年没有经受过战乱,此时的大明秀才虽然还享有佩剑游学的特权,但他们早已没有了这个习惯。此时的大明士子不但用折扇替代了宝剑,还有不少人出门前喜用胭脂水粉打扮一番,头巾长衫也都好用香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