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我走进办公室时。那个日本海军上将就坐在那儿,叨根香烟,像平常一样地看了我一眼,什么话也没说。六个星期后他被调回东京,我的忧虑就此告终。
“这完全归功于那个星期天下午我坐下来写出各种不同的情况及其后果,然后镇定地做出决定。如果我当时迟疑不决、心乱如麻,就会在紧要关头走错一步。仅是满面惊慌和愁容就可能引起那个日本海军上将的疑心,促使他采取行动。“采取以下四个步骤,就能消除我百分之九十的忧虑:
一、清楚地写下我所担心的是什么?
二、写下我可以怎么办。
三、决定该怎么办。
四、马上就照决定去做。”
里兰?里区菲诚恳地告诉我:他的成功应归功于这种分析忧虑、正视忧虑的方法。
他的方法为什么这么好呢?因为它有效而又直攻问题的核心。而最重要的是第三步。也是最不可缺少的一步。决定该怎么做,除非我们能够立即采取行动,否则我们收集事实和加强分析都失去了作用―一变得纯粹是一种精力的浪费。
威廉?詹姆斯说:“一旦作出决定,当天就要付诸实施,同时要完全不理会责任问题,也不必关心后果。”(在这种情况下,他无疑把“关心”当作是“焦虑”的同义词。)他的意思是,一旦你以事实为基础,作出一个很谨慎的决定,就立即付诸行动,不要停下来再重新考虑,不要迟疑、担忧和犹豫;不要怀疑自己;不要回头看。
我问一位奥克拉荷马州最成功的石油商人怀特?菲利浦,如何把决心付诸行动。他回答说:“我发现,如果超过某种限度之后,还一直不停地思考问题的话,一定会造成混乱和忧虑。当调查和多加思考对我们忍无益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该下决心、付诸行动、不再回头的时候。
你何不马上利用格兰?里区菲的方法来解除你的忧虑呢?
第一个问题――我担忧的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我能怎么办?
第三个问题――我决定怎么做?
第四个问题――我什么时候开始做?
2、如何减少工作上的忧虑
我们常花一、两个小时开会讨论问题,却没有人明白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如果你是个生意人,也许会认为:“这个标题真荒谬。我干这行已经十几年了,居然有人想要告诉我怎么消除生意上百分之五十的麻烦――简直是荒谬绝伦。”
这话一点也不错。如果我在几年前看到这样的标题,也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个标题好像能帮助你,实则不值一文。
让我们开诚布公吧。也许我的确不能帮你解决生意上百分之五十的忧虑,从我刚才分析的结果来看,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可是,我所能做到的是,让你看看别人是怎样做的,剩下的就要看你了。
前面曾经提过世界著名的亚力西斯?柯瑞尔博士的这句话,“不知道怎样克服忧虑的人,都会短命。”
既然忧虑的后果如此严重,那么,如果我能帮助你消除――即使是其中的百分之十,你也许会满意。我下面就要告诉你一位企业家,如何不只消除了他百分之五十的忧虑。还节省了百分之七十过去用于开会、用于解决生意问题的时间。
当然,我不会告诉你那些根本无法证实的事情,这件事情的主角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里昂?胥孟津。多年来,他一直是西蒙出版社几个高层单位的主管之一,现任纽约州纽约市袖珍图书公司的董事长。
下面就是他的经验
“15年来,我几乎每天都要花一半的时间开会和讨论问题。会上大家很紧张,坐立不安、走来走去,彼此辩论、绕***。一天下来我感到筋疲力尽。如果有人对我说我可以减去开会时间的四分之三,可以消除四分之三的神经紧张,我一定会认为他是痴人说梦。可是我却制定出一个恰好能做到这一点的方案。这个办法我已经用了八年。对我的办事效率、我的健康和我的快乐,都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下面就是我的秘诀:第一、我立即停止15年来我们会议中所使用的程序――我那些很恼火的同事先把问题的细节报告一遍,然后再问:‘我们该怎么办?’第二、我订下一个新的规矩――任何一个想要把问题同我的人必须先准备好一份书面报告,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一、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以前我们常常花上一、两个小时,还没人弄清楚真正的问题在哪里。’)
二、问题的起因是什么?
(‘我吃惊地发现我浪费了很多时间。却没能清楚地找出造成问题的基本情况是什么。’)
三、这些问题可能有哪些解决办法?
(‘过去会上一个人建议采用一种方法,另一个人会跟他辩论。辩论常常跑题,开完会也拿不出几种办法。’)
四、你建议用哪种办法?
(“过去开会总是花几个小时为一种情况担心,不断地绕***,从未想这所有可行的方法,然后写下来:这是我建议的解决方案。’)
“现在,我的部下很少把问题拿上来了。因为他们发现,在认真地回答了上述四个问题之后,最妥当的方案就会像面包从烤箱中自动跳出来一样。即使非讨论不可,所花时间也不过是过去的三分之一,因为讨论的过程有条理而且合乎逻辑,最后都能得到很明智的结论。”
法兰克?毕吉尔,这位美国保险业的巨子,运用类似方法,不仅消除了烦恼,而且增加了收入。他敢。“我刚开始推销保险的时候,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情。后来发生了一点事,使我非常气馁。我开始看不起我的职业、几乎都要辞职了――可是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在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坐下来,想找出我忧虑的根源。
“一、我首先问自己:‘问题到底是什么?’我的问题:我拜访过那么多人,成绩却不理想。我和顾客谈得好好的,可最后快要成交时,他们就对我说:‘我再考虑考虑,下次来再说吧。’我又得花时间去找他,使我觉得很颓丧。
“二、我问自己:‘有什么可行的解决办法?’回答之前,我当然得先研究一下过去的情况。我拿出过去12个月的记录本,仔细看看上面的数字。
“我吃惊地发现,我所卖的保险、有百分之七十是在第一次见面成交的;另外有百分之二十三是在第二次见面成交的;只有百分之七,是在第三。第四、第五次……。才成交实际上,我的工作时阿,几乎有一半都浪费在那百分之七的业务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