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石头&郭大爷 VS KIMI&林爸比
石头父子恐怕是五家里面议论度最低的,因为他们实在太典型了,典型到某关自家亲戚中就有两对,对面邻居家又有一对,典型的传统式严父慈母,都是父亲威严儿子顽皮,父亲其实很爱儿子,但习惯以权威解决问题,眼睛一瞪‘你小子听是不听’,也不会温言软语,也做不到父子像哥们。
相反,林家父子又恐怕是五家里面父子关系议论度最高的,网友们对林爸比的为父方式,对KIMI的性格教养,以及对海峡对岸亲子关系的教育方式,全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这里要先说明的,我反对把林氏父子的情况套用到全台湾,得出‘因为林氏父子如何如何,所以台湾的亲子教育就如何如何’的结论——这是明显地以偏概全,就好像对岸部分媒体老爱扭曲大陆情况(如台湾人引以为傲的排队文化,老说大陆不排队,可某关家乡连买个糖炒栗子都是排队的,去年在上海吃三黄鸡和蟹粉汤包大家也都排着队呀,只不过可能排得不很直,有些S形),我们不要这样。
虽然KIMI很软很萌,但台湾三合会可是全东南亚赫赫有名的H社会(举这个例子好像有些极端),台湾男孩子也不可能个个都是草莓族吧。
特意把这两对父子放到一起说,在我看来,郭大爷和林爸比是截然相反的父亲模式,前者是传统正派的‘刚性父亲威严教育’,后者是‘柔性父亲慰抚教育’。
这也是目前两种截然不同的亲子文化倾向造成的,前者认为孩子,尤其是男孩子还是糙一点好,耐摔耐打,精神和筋骨都要皮实,这样才能应对以后激烈的竞争;后者则认为现实社会多可怕,就让孩子在小时候多保持久一些童真和快乐,外面的世界太冷酷,暂时不要急着逼他去长大——当然,我这里指的不是一味纵容最后养出熊孩子来。
涯叔那儿有几张不错的帖子讨论KIMI的教育问题,持反方意见的认为林爸比这种柔软顺从的教育,将来KIMI怎么应对社会和学校里激烈的竞争,这个世界并不永远会对你友善的呀;而持正方意见则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会懂得这个社会的残酷之处,为什么不让他在童年时多享受一些爱和包容呢?
两边意见吵得天翻地覆,看得某关也头晕眼花。
某关常常幻想如果两队父子交换会是什么情景,顿觉十分喜感。
情景一:
KIMI:爸比,我要喝NeNe……
郭大爷:好好说话,把口水吞下去,大老爷们像什么样子!
情景二:
林爸比:哇,你看这里还有蜘蛛喔,酷不酷?
石头:烂房子,不酷。
——如果是KIMI这样的软萌仔,遇到郭大爷这样的北京爷们,大约会让旁人心疼死;但如果是林爸比遇到石头这样淘气皮实的顽皮包,结果大约也会很吐血无力。所以,我觉得两个爸爸对应两个孩子还是很相配的。
某关不是教育学家,也不懂哪种更好,但总的来说还是应该因材施教。
石头是那种‘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型的淘气包,有个别极端网友说若不好好管束没准会往恶少方向发展,但某关觉得吧,白景琦小时候也淘得出圈,但人长大后不也出息得一塌糊涂?淘气和纨绔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而KIMI则是那种性情温顺羞怯的乖孩子,也有个别歪嘴巴的网友说他长大了也是个奶嘴男,成不了大气,但某关忍不住反驳,看过林爸比和其父林老爸的访谈吗,据说林老爸也是从小这么待林爸比的,各种温柔呵护照料,也没见林爸比长歪了呀。在台湾艺人里面,林爸比已算少有的品行正直了,对工作和家人认真负责,努力经营自己和家庭,这些年来生财有道,极少□□。
比较让某关感动的是林爸比在92年事业最红之时主动服兵役。‘韩台男星服兵役’目前已经是公认的笑话了,大家可以问问度娘,这些年来韩国和台湾的男星们为了逃脱兵役都使出了多少奇葩手段。不论台湾的兵役制度合不合理,但既然规定了这是每个成年男子的法定义务,那么就不该逃避。
林爸比退役后演艺事业果然跌落很多,但他始终说不后悔。当时某关就觉得,看一个人是否真的坚强果敢,不是看他的外表和举止,林爸比说话做事都软绵绵的,可是行为却很有担当,丝毫不输圈内有名强大的郭大爷。
那为什么网上声讨林爸比教育方式的童鞋那么多呢?我觉得还是文化隔阂的问题。
记得在第一站灵水村的最后一个晚上有一个十分鲜明的对比镜头,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唱完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后,五家各自回去休整,其中郭王田张四个爸爸都对孩子进行了总结教育——
郭大爷一边给儿子浇水洗澡一边训话‘你今天这样太淘气了,很不好,下次不能这样’云云;王导让女儿在床上坐成一个胖胖的小肉团团,自己躺着,然后双方进行友好亲切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老田童鞋采取温柔和缓的奶妈子教导模式,谆谆善诱地引出森碟今天的不当之处,结果遭遇森碟祭出‘那为啥我哭时妈妈也骂我’的强大问题,险些招架不住;张大厨最现代化,使用情景教育法,让儿子从老爸打滚立正中的行为艺术中得出无组织无纪律性的讨厌之处。
只有林家没有!
林爸比给KIMI洗完澡之后,就亲亲抱抱温存呵护着哄孩子睡觉了,实则这两天KIMI的行为很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找锅行动没有参加,不独立等等。但是林爸比一句都没说。
这是让不少大陆观众不大接受的地方。
细数一下,我们从小到大开了多少总结讨论会:春游回来要开会总结‘这次谁表现好谁掉队了’吧,大扫除后要总结‘这次哪个班最出色哪个小组拖后腿’,比赛后要总结成败教训吧,大规模考试后更少不了总结经验……前几日某关那四岁的小表侄回来居然说,幼儿园跳绳比赛后他们班开了表彰批评小会,外加五分钟的总结。汗!
某关:那你发言了吗?
小表侄:嗯嗯。我说,隔壁班的绳子比我们的好看(是有花纹的),所以赢了。
某关:……
对我们而言,行动之后进行总结讨论几乎已经成了习惯。但不是所有文化都这样。在有些文化中,家长更在乎孩子的感受,如‘你今天开不开心’,或‘今天有趣吗,是不是很酷’。
至于得失成败,经验教训,在他们看来太成人化了,没有必要另行灌输;小孩子活动嘛,一天玩下来,开心最要紧,学没学到东西在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