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的脸色渐渐的,阴郁得似乎要滴出水来。
这桩整练禁军事,实在是让他这个贪图轻松,不大喜欢理事的官家逗不能不放在心上,不时盘算筹划的大事。
原因也很简单,一个就是最直观的。伐燕战事,从汴梁城五十多万在册禁军,精选出两万人马,随同伐燕。以前总知道都门禁军已经不成个样子,但是选两万能战之士出来,总还是在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罢?
却没想到,几年前蔡京选练八万禁军,已经将都门最后一点稍稍像点样子的禁军抽调一空。蔡京紧接着就去位,这八万拱卫禁军已经算是脱离出去,谁还来管?又没有西军那般将门团体照应,八万拱卫禁军就这么不声不响的完全垮掉,这些拱卫禁军或者就在当地落户,完全做了别的营生。或者回汴梁投亲靠友,没有了三衙体系内军将直接占役,汴梁讨生活不难,自家做点营生倒也省得受那些将门克扣役使。只有极少一部分回到了三衙体系当中。
八万国家选出来,作为都门拱卫的重要武装力量,就因为党争之后,刻意的不闻不问,让八万大军无声无息的消失。名字却还在兵册上,朝廷照应支应粮饷。北宋末世景象,在这上头已经显露无遗!
蔡京接相位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了自家首尾,将这八万拱卫禁军清军。回三衙体系内的继续载入兵册,占役的有下落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罢了。为这事情得罪太多人不值得。只有脱离军队自谋营生的,才清出兵册。才将这骇人听闻的一件事情轻轻抹平。
但是这么一折腾,三衙禁军就彻底的一点指望都没有了。
好容易凑出两万人来,加上蔡攸这么一个活宝统帅直领亲镇,加上一帮世家纨绔军将。到北面走了一遭,表现得不堪到了极处。要是不派这两万都门禁军出去,只怕还对西军这等团体保有一点震慑力。现在是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看出了都门禁军不堪一击到了极点,完全派不上半点用场!
女真崛起的威胁,赵佶是知道的,虽然看得不大严重。西军渐渐不驯,赵佶也是看在眼里,虽然也不大以为西军真的会造反割据。但是作为大宋官家,为自身安全计,怎么也要有一支强兵随扈。神武常胜军和环庆军虽然入卫,加起来也不到两万人,数字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三衙禁军再整练出几万人来。才算得上多少安稳一些。这件事情,就是再麻烦,也得进行,才能维持住现在这个局面!
另外一个却是这整练禁军事情引出的麻烦了,正因为有这些麻烦在,赵佶才念念不忘,时刻盘算。
朝局的确是经不起大的动荡了,蔡京去位复相,一场席卷东南的菜魔起事。再加上打了两年多的一场伐燕战事。大宋已经有些千疮百孔的架势,怎么瞧着也不象臣子们口口声声丰亨豫大的善颂善祷。赵佶既然是一个贪图享乐的皇帝,就最怕的是层出不穷的麻烦事情。最好朝局几十年安稳不变,他垂拱而治,几个月不理朝政仍然正常运转最好。
正是因为赵佶这样的性格,一旦他信重一个人就真的能撒手不管。蔡京在位时间超长,梁师成始终屹立不倒,就是明证。
可是现在这整练禁军事,却是稍稍才平静下来的朝局焦点所在。两党明里暗里都为这个争斗。谁都知道一旦掌握这个事情,在朝堂当中势力就会大张,就可以牢牢占据上风。特别是蔡京复位之后,感到威胁的梁师成一党,更是红了眼睛!
蔡京此次表现,却是让赵佶满意,省了不少烦心事。没有出头硬争,只是不闻不问。让赵佶多了不少缓冲时间,还少了多少头疼的时候。蔡京要是一直能如此,倒也未尝不能让他在相位上面终老。
而就算梁师成一党抢到手了,梁师成这一党是杂凑而成,什么样的人都有。如王黼李彦之还是打着新党旗号的幸进之辈,如旧党清流那些残余。如果说他们唯一共同的地方,就是反对蔡京。到时候自家内部肯定还要拼命角力一番,这纷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平歇下来!而且赵佶也深深怀疑,这帮人能不能担起整练禁军事来,这可是关系着赵家的江山!
赵佶自然也在筹谋人选,萧言是暂时不必提了。王禀又如何?本事够不够,资望够不够接三衙高俅的位置?询问过梁师成几次,梁师成却吞吞吐吐的表示王禀的意愿是出镇河东。女真人的兵锋都深入云内诸州了,河北还有点兵马,河东却是空门大开,王禀去镇守这等毫无根基的地方,是为国分忧,是一片忠心,赵佶也不好说什么。
赵佶也曾经想过找王禀来面谈一次,如果合适,看是不是硬留下他。但是想起忠心耿耿跟随自己几十年,现在病得快死的高俅,又叹口气暂时打消这个念头。现在高俅病重,自己就急急忙忙的找他的接班人顶他位置。让这快病死的老臣情何以堪?先放着,等高俅不起再说罢。
除了王禀之外,赵佶也曾经动问梁师成有没有什么人选。梁师成就加倍的吞吞吐吐起来,说一定知照枢府留意。枢府童贯已经去位,现在就一个副使吴敏,枢府早就废弛,吴敏不通兵事,他能留意出什么人选出来?
这事情越是久拖不决,将来闹出的乱子可能就更大。而且再拖下去,蔡京说不定就要插手了,到时候朝局更摆不平!
赵佶还真考虑过,是不是就用萧言?但是官家这个人,性格弱点已经被他手下那些顶尖人物摸的清楚。这个人是他不熟悉的,他不了解的,哪怕功绩再高,名声再大。也不会使用。倒有些后世二世祖做生意,宁愿在自家公司里面塞一堆能随时陪着耍乐,随时小心翼翼的观测他的心态喜怒,怎么也不会和他对着他的狐朋狗友,也不愿意用有能力却觉得陌生,混不到一起的手下。
梁师成应对措施就是很简单,隔绝中外。让萧言这个人名字都不会再赵佶耳边响起。久而久之自然淡了,赵佶这个人都宠信之臣的容忍度又特别高,梁师成这般作为,赵佶也就默认。
有梁师成隔绝在那里,赵佶自然就没有熟悉萧言的机会。贸然提拔起来,这萧言是不是有足够资望担起这整练禁军事,是不是就是蔡京的铁杆羽翼,让好容易才能勉强维持平衡的朝局又告不稳。都是赵佶忌惮的事情,所以也就淡了考察一下萧言的心思。
照正常发展,就应该赵佶渐渐就记不起这个人物。萧言的平燕大功也不过就是一笑间就能忽略的事情。风流天子就该这般随性。梁师成趁机慢慢着手,随便什么一个由头在将萧言远窜,从此汴梁清净,君臣都再不用为这个人头疼烦心。正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谁知道先是萧言突然弄出这么大动静,让梁师成都有些慌了手脚。逼迫着吴敏图穷匕现,用断然手段对萧言下手。而在这一头,柔福帝姬这个小丫头不知天高地厚的还让官家知道了萧言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