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行

作者:庚新

    燕奴的确知道黄裳这个人。

    只是,她对此人的了解,大都是通过周侗只言片语而来,具体的情况也不太清楚。

    “玉家和黄裳似乎是三代交情,阿翁在世时,便和黄裳认识。

    阿舅出生之后,据说黄裳当时刚中了进士第一,曾有意要阿舅长大后随他读书……可后来,阿翁过世,阿舅却迷恋上了相扑,离开东京四处走访高手,令黄裳极为不满。再加上官家登基,百废待兴,黄裳外放出京,与阿舅的联系便少了。

    小乙哥出生时,黄裳回京述职。

    当时阿舅便找到他,恳请他为小乙哥赐名,黄裳便给小乙哥取了玉尹这个名字……听阿爹说,黄裳当时对阿舅还是颇有责怪。

    只是木已成舟,也无法改变,便让阿舅去五龙寺选了内等子。

    阿舅过世后,黄裳似乎很自责,曾对我阿爹说:是他害了阿舅……若不是他当时一定要阿舅去五龙寺当内等子,也就不会有后来献台争锋的变故。之后,他便辞了官,离开东京,下落不明。”

    燕奴滔滔不绝的讲述着,让玉尹感到万分吃惊。

    他实在是想不明白,自家怎会和黄裳有如此亲近的关系?

    不过,从燕奴口中他也知道,这个黄裳差不多长他两辈,所以应该也不会对他不利。

    “小乙哥若是能拜入演山先生门下,倒也是一桩好事。

    阿爹在世的时候,便说演山先生的学问好,而且涉猎博杂,无一不精,是当世真正名士。”

    玉尹听罢,总算是放下了心。

    如此说起来,自己倒真个算是遇到了贵人?

    只是有这么一个长辈盯着,他想要在观桥书院混日子的想法,恐怕也不好实现吧……++++++++++++++++++++++++++++++++++++++++++++++++++++++++就这样,玉尹开始了他重生之后的求学生涯。

    第二天玉尹前往书院,向黄裳行晚辈之礼,也算是正式入了黄裳门下。三代交情,黄裳和玉家可谓缘分不浅。他当初来东京求学时,正逢王安石变法。党争兴起,新旧两党之间,可谓是冲突不断。面对当时极为复杂的环境,黄裳也颇为困难。

    而当时,他便借宿在这观音巷,玉尹家中。

    和玉家的渊源,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

    玉飞出生的时候,黄裳以进士第一入仕,意气风发。

    于是便和玉尹的祖父约定,等玉飞长大了,让玉飞拜黄裳为师,将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谁想到,玉飞却不是个好读书的人。

    他一心痴迷相扑,为了学习扑法,甚至蒙骗了黄裳,四处游历。

    后来被黄裳知道了真相,一怒之下便和玉飞断绝了关系,从此便不再来往,如同陌路。

    绍圣元年,黄裳出知杭州。

    也就是在这一年,苏东坡被贬惠州……

    黄裳此一离去,便是整整八年。崇宁元年,因宋徽宗命童贯在苏州、杭州开设造作局,时黄裳为苏州知府,听闻此讯之后,便立刻上书徽宗皇帝,言造作局劳民伤财,绝非善举。官家你而今登基不久,正逢内忧外患,怎可以玩物以丧志?

    徽宗因此,对黄裳心生不满。

    但那时候的黄裳,已经是天下闻名的名士,宋徽宗初登基不久,也不敢太过放肆。

    于是在数月之后,徽宗皇帝诏黄裳回京述职。

    时玉尹出生,玉飞听闻黄裳回京,思及幼年时黄裳对他的教诲,也是非常后悔,便登门请罪。黄裳回京不久,便被罢黜苏州知府,任太常寺卿。这便是一个明升暗降的手段。黄裳在苏州主政一方,可是回了东京之后,手中却无半点实权。

    最可恨的是,徽宗皇帝前脚把黄裳调走,后脚便命童贯开设苏杭造作局。

    黄裳当时,是心灰意冷。

    玉飞登门请罪,黄裳便回想起当初,和玉飞父亲交往的情义,也就原谅了玉飞……随后,黄裳给玉尹起了名字,又让玉飞入五龙寺,让他莫再混迹坊巷。

    哪知道……

    黄裳说着,眼圈便红了。

    “大郎走后,我实懊悔。

    加之官家最终还是决意要联金灭辽,也使我心灰意冷。

    此后我辞了官职,便离开东京,四处游历。今年初时,我重回东京,本想去找你,可是却听人说,你这些年来整日游手好闲,与人争强斗狠……心中不免失望,便没去找你。直到后来听人说,你招惹了祸事,我才不得已,找了燕瑛帮忙。”

    “燕府尹,是受了叔祖所托?”

    黄裳眼睛一瞪,“不然你以为谁会睬你这混小子!

    和人打架便打了,居然还与人作扑……后来我听人说,你这小子倒也振作,而且还凭借一曲嵇琴,得了偌大名声,更老老实实的营生勾当,也算是浪子回头。

    若不是这般,我必不管你死活,任由你自生自灭去了。

    不过,你这小子那嵇琴,又是与谁学得?我怎听人说,你的琴技似是蜀山琴派所传?据我所知,蜀山琴派自唐以后,便渐趋没落,更没有听得有什么大家出现。”

    便知道,黄裳肯定会询问此事。

    好在玉尹早有准备,便把他之前编好的一套说辞拿出来。

    什么小时候玩耍,偶尔遇到了一个老道士,便与他一顿饱食。那老道士后来传了他琴艺,便飘然离去,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反正这说辞已说了不下十数遍,玉尹也说得非常顺口。这年头,开封城里的和尚道士不少,谁又能分出真假?

    黄裳也只是好奇,并没有询问太仔细。

    他考校了一下玉尹的功课,那千字文、百家姓,倒是难不住玉尹。

    便是说起四书五经来,也能说出个一二来……这倒是让黄裳感到非常吃惊。

    玉尹把这些东西,也推到了那不知名的老道士身上,黄裳问过之后,也没有在意。

    “你这小子,却比你阿爹晓事。

    当初我教你阿爹时,他死活不肯学,还编了谎言,跑出去与人学扑……你能识文断字,倒也是一桩好事。此前你能作登岱,还能为李娘子解词,说明也下过功夫。

    只是……

    你这功课却不踏实,若吟风弄月,糊弄别人还好,可如果说考取功名,还远远不成。不过,算你有心,知晓轻重,跑来书院就学。如果你不来,我断不会去找你,咱爷俩也不会相见。这样吧,从明天开始,你每天晚上,来我这边读两个时辰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