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清秋目中透出盈盈光彩,轻声道:“大人提点小女子记住了。”
隔了会又低声道:“清秋非愚钝之人。大人之前几次提点,已经想明白了。这门亲便是我自己选的。”
李墩含笑道:“姑娘果然有大智。”
又走了一段,眼见到了家门口。
郑清秋忽然问道:“大人,方姑娘真是落崖而亡吗?”
李墩反问道:“姑娘以为呢?”
郑清秋看着他眼睛道:“我信大人!”
说完蹲身施礼。走上通往郑家的岔路。
李墩回到家,只见青黛正在门口剁柴。
他急忙抢上前夺过柴刀。将她挤开,将手中包袱递给她,道:“我来。不是叫你别做这些么!我整天案牍劳形,做些力气活对身子有好处。”
青黛笑道:“我闲着没事。才剁的。”
因又问他都带了什么好东西。
李墩笑道:“我给你带了好东西来。”
青黛忙解开包袱,发现不仅有吃的,还有一个精致的妆盒。打开一看。里面铺着锦袱,上面卧着两个精致小瓷瓶。旁边另有胭脂水粉等。
“这是……公主赐的?”青黛惊异地问。
“不是,是我要的。”李墩笑道,“虽然这山上气候水土都好,可你常年操持家务,那手脸还是要保养的。女孩子都爱惜容颜。若容颜憔悴了,就容易没信心;没信心了,就容易胡思乱想;胡思乱想了,就容易生事,所以我才跟公主要了这些来。还有,往后粗活你都留着,让我回来做。咱们先自在两年,等生了孩子,我再叫人安排侍女,你就不用太劳累了。”
青黛听呆了,眼中漾出泪水。
她飞起身,不让李墩看见。
跑去厨房洗了手脸,重换上笑脸出来,坐在他身边,一边看他剁柴,一边当着他面试搽那些护肤膏。
李墩端详她道:“这山里水土就是好,这一年多你长好多了呢。脸色十分好,不用涂胭脂。就这眉毛要修一修。来,让我帮你!”
说完将柴一顿归拢,捆了起来,又去洗了手,扯着青黛回房,就用刚才剁柴的手,帮青黛画起眉来。
忙碌间,青黛不由自主叫回旧称,“表哥表哥”不停,就像他们小时候一样,娇嗔满面。李墩笑她,说“你小时候忒刁钻任性。为了管教你,我不知费了多少心神呢。”
青黛一个劲地笑,双眼盯着他看不够。
这一刻,她心里浮现一个想法:杜鹃也好,方火凤也好,争来争去,最后都便宜她了。可这话她是万万不敢说出来的,回头表哥要训她。
装扮完,两人才一道去园子里摘菜,准备晚饭。
夕阳下,朴素的农家小院、院旁的田地和园子都充满了浓浓的田园气息,溢满春情……
四年后,李家东厢书房内,林春和李墩正说事。
“皇上一定要来回雁谷,小姨父只好这么安排。”
“各山头要塞都安置妥当了,你也不必忧心。”
“不管怎样,我这个女婿是要贴身护卫的。”
炎威帝不日就要南巡,不仅要在荆州府停留,还要入回雁谷,所以他们正紧张安排各项接待和安全护卫事项。
林春抬头看外,只见日头已经偏西,便起身道:“先这样。我要回去了。”说着对外大喊“野鸭子,下山了!”
野鸭子便是林宣,生的跟林春小时候一样结实又聪慧。
他此刻正和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娃在院里玩。
小女娃是李墩的女儿,叫李雁。粉颊上生了一双黑葡萄似的眼睛,人很安静,也很柔顺。不像一般小娃儿淘气活泼。她正和野鸭子学吹短笛,因气息不足,吹的声音很低,却轻柔婉转。
野鸭子正听呢,对林春叫喊充耳不闻。
上房,杜鹃正和黄鹂逗弄青黛怀里小奶娃,乃是李墩的儿子。才满周岁。笑声不断。
听见外面叫声,黄鹂对杜鹃道:“二姐姐,姐夫叫你回家了。”
杜鹃忙道:“是该回去了。黄鹂。你又不下山?娘又要说你了,这么大姑娘总赖在小姨家。”
黄鹂撅嘴道:“我就是不想听她啰嗦才来哥哥这的。”
黄家已经搬来回雁谷几年了。黄鹂大了,冯氏为她的亲事发愁,啰嗦了几回。她不爱听。就老往李墩这跑,却对冯氏说上山打理茶树。省得上山下山麻烦,晚上就在小姨家歇了。
杜鹃笑道:“你呀你,别总跟娘拧着来。”
青黛也道:“姑娘,我巴不得你就住在这不走。我有人陪说话还高兴呢,可是爹和娘要伤心了。你就回家哄哄他们吧。你不是最会哄人的么!”
黄鹂忙道:“嫂子别瞎说,我怎么哄人了?”
所以姑嫂两个说话总打架。十分热闹。
杜鹃见怪不怪,自走了出去。
外面却闹了起来。
野鸭子大叫“我不回去!不回去!我要跟妹妹玩!”
林春扭着儿子胳膊。又是呵斥又是哄劝,野鸭子只不听。
杜鹃忙走过去,板脸道:“野鸭子,上次咱们不是说好了吗?跟妹妹玩可以,晚上要回家。鸟儿晚上都要飞回家呢,你怎么不回家?你不回去,爷爷想你了怎办?弟弟也想你呢。”
野鸭子道:“妹妹家屋子好,我就跟妹妹住。”
这娃儿也不知怎么了,十分恋李雁,比林春小时候恋杜鹃还要厉害。论是他上山来李家玩,还是李雁下山去公主府玩,玩的时候没事,等晚上各自要回家时,总有一场好闹。
李墩牵着女儿站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也不劝。
再说也不好劝的,总不能赶人吧!
杜鹃力看着儿子,林春则看向李墩,然后目光又下移,落到那个比儿子小,却如幽兰一般恬静的小女娃身上。
就在大家束手策的时候,李雁丢开爹的手,走到野鸭子跟前。
小女娃从腰里扯出手帕子,很温柔地帮野鸭子擦眼泪,一面嫩声道:“林哥哥,别哭。天黑了,小孩子都要回家的。小孩子都跟爹娘一起,住别人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