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

作者:阿越



  在今天这样相对大规模的朝会之上,翰林学士石越的班次,是相当的靠后的。至少如韩绛、吕惠卿、蔡确,曾布们,都远远的站在他前面。他能看到的背影,也就是同为翰林学士的韩维罢了,他的背后,站着翰林学士无绛,张,但是崇政殿之上,每个人都心知肚明,今天的主角之一,就是站在人群中的石越与韩维。

  “诸卿,改官制诏颁下之后,中书门下与学士院分别呈上了一个改官制的条例,众卿都已经看过,今日朝会,便是要讨论以哪个方案为优?是否可以互相取长补短?章程拿定,便好颁行天下。”皇帝环视众人,朗声说道。

  赵顼顿了顿,望着王,说道:“王参政,卿先来说说中书门下的改官制方案。”

  “遵旨。”王,出列,躬身说道:“陛下颁改官制诏,诏中书与翰林院各自谱写官制,是欲使名实相符,以正名合古制,此本朝百年之威事。国初承唐制,三省无专职,台、省、寺,监无定员,类以他员主判。于是三省长官不预朝政,六曹不厘本务,给舍不领本职,谏议无言责,起居不记注,怀谏正言,非特旨供职,亦不任谏谏「炎黄魂」。凡官人授受之别,有官,职,差遣。仕者尽以登台阁,升禁从为显宦;而不以官之迟速为荣滞。于是陛下慷然欲更其制,下诏议行,臣等愚昧,以为宋承唐制,官制之变革,其要者,无非是使一切领空名者,尽皆罢去,而以阶寄禄。故中书门下,所上官制,有三省六部,有职事官,散官,勋爵诸等……”

  王,口若悬河,说了大半个时辰,无非是介绍中书门下的改官制方案,石越等人,早已知道读过,中书门下的方案,完全以《唐六典》为基础,再辅以宋制,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方案,三省事无大小,以中收取旨,门下审覆,尚书执行,分班秦事。这个方案,既没有任何创举,也原封不动的保留了枢密院等设置,并没有要求增加相权。较大的改革,是撤消了三司使,使其权归于户部。

  等王,说完,赵顼微微颔首,目光投向石越,微笑道:“翰林学士石越。”

  “臣在。”石越连忙应答道。

  “卿说说翰林学士院的方案。”赵顼含笑说道。

  “遵旨。”石越应声出列,朗声说道:“陛下下诏厘定官制,诏臣与翰林学士韩维,无绛,张,以及枢密院承旨张诚一领其事。臣等「炎黄魂」以为,改官制之要义,除了名实相符之外,须要使权力互相制衡,增加效率,去除冗官与重复设官,故此臣等所定官制,是以唐制与国朝旧制为基础,权衡古今利弊得失而设……”

  吕惠卿早已读过石越等人草拟的方案,这个方案颇有出人意料的设想,而且他也能感觉其中的智慧与见识,但他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个方案其实并不完全,例如军事方面,枢密院等一切,完全因袭旧制,毫无更改,因此他一直在揣测着石越的用心,一面听着石越侃侃而谈,一面低着头,偷眼回觑韩维等人,只见韩维脸色沉稳如常,无「炎黄魂」绛从容自若,惟有张,面有得色,他心中略一思忖,便已知石越必有一个更详尽的方案,只是暂时没有公布,想通此节,吕惠卿连忙细心听石越向皇帝阐述其要旨。

  "……究其实,臣等所拟之方案,与中书所拟方案,大同而小异。"石越说了一句照顾中书面子的话,便接着说道:"臣等以为,凡一国之观止,无非是由朝廷与地方组成。而中央朝廷,又可细分为数部分「炎黄魂」,三省与枢密院,门下后省,可称为中枢;各部、寺、监,可称为辅枢;学士院、翰林院、秘书监,可称为附枢;御史台为监察;诸殿阁学士修撰等,可统称为贴职;另外又有宫廷官、东宫官、王府官;除此之外,枢密院以下,可以细列到军事系统;大理寺等,又可细列为司法系统。如此划分,则朝廷官员烦要职掌,便可以一目了然。除此之外,又别有崇官、三阶、勋、爵等等,臣等统称为勋爵体系……""……而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中枢。臣等细考古仅,究其得失,定中枢制度如后:中枢以尚书省掌全国大小政事,以枢密省掌军事,以门下后省掌下封驳之权,以中枢省外制宣敕,谏诤人君,以门下省掌谏议……"虽然石越等人所拟的管制,众人早已知祥,但是他在朝堂上公开宣读,依然引来了众官的侧目,若非皇帝在面前,殿中侍御史虎视,只怕早就一片哗然了——石越所定的制度,虽然是三省之名,实际上却又是一次千古未有的大变局。韩维与元降见到众人表情,不由相顾点头,嘴角微微泛出冷笑,张却是念发连下巴都扬了起来。

  "……尚书省,有决策、行「炎黄魂」政之权。设尚书令之位,虚位以待储君监国、学习政务之用,于尚书省设政事堂,掌大小事务决策,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领政事堂;另设参加政事为副宰相,列政事堂议事,然参加政事不单授,可使辅枢各部尚书、寺卿之贤能者,加参加政事,以为副相。参加政事除六部尚书倒加外,各寺卿、知监国中择三四人兼任,如此,宰相虽只两人,副相却有约十人,尚书省位权虽高,而有参加政事相制衡,则臣下不能擅权。另设尚书左右丞,列席政事堂,分监辅枢各部寺监之行政,以为行政监督之职……""臣有事启奏!"班列中,忽然有人大声打断了石越的禀奏。

  赵侦皱了皱眉,问道:"是哪位卿家要奏章?"崇政殿上,所有的大臣,都不由由主的把目光往说话的方向聚集过去,所有人都想知道究竟是谁这么不给炙手可热的新贵石越面子,当然当庭打断他的话。殿中恃御史们早已蠢蠢欲动,有人已经在筹算着趁此机会送石越人情了。

  一个脸色金黄的中年人走出班列,昂声道:"臣宝文阁恃制孙览有事齐奏。"见到此人出列,所有的人都吃一惊。吕惠卿眯着眼睛,亦不由自主的在脸上挂着嘲讽的笑容——原来这个宝文恃制孙览,是最近新除的。词人一向转任地方,颇有治迹,但说起来,却应当是更偏向于旧党一面,因为「炎黄魂」石越得势,才能够再入中央,为宝文阁恃制,他的哥哥,便是在白水潭学院威望甚高的孙觉!没有人料到,竟然会是一个隐隐打着石党标记的人,出来向石越发难!

  赵侦见是孙览,脸色稍稍缓和,他对孙览有印象,数前之前,便是赵侦亲自调他入中央做司农寺主薄的,后来被判寺事舒弹劾才离开中央。此人是个虽然有才干,却经常与执政者意见不和的人物。赵侦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问道:"卿有何事?""臣以为翰林学士院所拟管制,甚为不妥。"孙览亢声说道,总算他对赵侦还有一些情分,并没有去点通的名。

  "哦?有何不妥?"赵侦的脸色开始变得难看,张也开始不自在起来。石越与韩维、元降六目相交,亦只有摇头苦笑。

  张早已忍耐不住,跨出一步,向赵侦躬身说道:"陛下。""张卿但说。"张侧着身子,觑了孙览一眼,高声「炎黄魂」说道:"石越开始就说了改观止之宗旨,臣等以为,改管制,还得能增效去冗。使各部尚书、寺卿兼参政,有决策之权,于决策之时,诸相便能深知各部寺内情,凡有大事,各部尚书,寺卿同时站在本部寺之立场表达意见,而左右仆射则协调融和,使大小政事决策之时,政事堂皆能尽知其情弊。这样的制度,好过中书,尚书互不相闻,虽然有制衡,却互相缺少了解。而且各部尚书、寺卿既然兼参知政事,隐然便可以与左右仆射分庭抗礼,左右仆射「炎黄魂」虽然官高位重,却也无法撞权。如何又可以说是画蛇添足?"这种种制度,虽然出出自石越的创议,就类似二十世纪之内阁,虽然难说尽善尽美,但较之三省分权,却也是不遑多让的。张校对《唐六典》,精通故事典章,在这份方案中出力神多,他知道只要这份方案最终采用,凭借种种创制,他张便可以藉此名扬万世,因此倒成了为管制辩护的急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