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

作者:阿越

  次日,兵器研究院。

  石越与苏颂望着摆在沈括面前的机械,石越的眼中闪烁着惊奇的光芒—天才的设计!石越感到不可思议,在没有自己指引的情况,沈括能设计出这个机械来。

  摆在石越眼前的,是一个架子上面放置的齿轮,齿轮的中心用轴连着一根杆子,杆子上面有一个爪子似的东西。而在齿轮的下侧,架子固定着另一个爪子,正好合在齿轮之上。沈括让他的一个学生转动杆子,当杆子顺时针方向摆动时,杆子上面的爪子便插入齿轮的齿槽中,齿轮亦随之转过相应的角度。与此同时,下方的爪子则在齿背上滑动。苏颂望着这似乎平平无奇的东西,不知道其中有何奥妙,却见沈括微微一笑,向他的学生点点头,那个学生立时开始逆时针转动杆子,此时齿轮下方的爪子阻止齿轮逆时针转动,而杆子上方的爪子则从齿轮齿背上滑过,整个齿轮静止不动。那学生忽然加快速度,齿轮便一直作着单向的间歇运动。

  ——苏颂的嘴开始张开,人也不禁走近几步,半晌忽然赞叹道:“妙哉!”

  沈括见石越眼中笑意盈盈,却无吃惊之色,心中亦不禁奇怪,问道:“子明,你见过这个物什?”

  “棘轮机构,我当然见过。”石越随口答道。

  沈括与他的几个学生顿时都呆住了。石越这才发觉自己失言,一时尴尬无比。半晌,沈括怅然若失的叹道:“不料世间竟早有聪明之人制出此物,我还道自己己是极得妙思,哎……”

  石越有心安慰他,可是这却是涉及至自己来历的大事,只好委蜿说道:“存中兄之才智,的确己是世所罕见。”

  沈括摇头叹道:“子明毋须安慰我。这个物什,是叫棘轮机构吗?”

  石越心中一动,问道:“存中兄本来又是如何命名?”

  沈括摇头不答,只默念道:“棘轮、棘轮,果然是个好名字。这些零件,想必亦各有名称?”

  石越无可奈何的点点头,道:“正是。这个杆子,叫主动摆杆;齿轮便叫棘轮;主动摆杆上的爪子,叫驱动棘爪;下方这个爪子,叫止回棘爪。主动摆杆与刺轮相连的轴,叫从动轴;与驱动棘爪相连的轴,叫转动轴。”这种最简单的棘轮机构,石越曾经不止一次的见过,且用过,因此对于各部分名称,竟是记得十分清楚。

  “果然是好名字。”沈括叹道。

  “存中兄的这个发明,意义重大,在许多地方,都可以用到!”石越见沈括总免不了怅然若失,连忙岔开话题,大声笑着夸奖。

  苏颂本来也是精通机械,宋朝最先进的天文仪器,他便有设计之功,自然是识货之人,也不禁赞道:“的确是工者之利器!”

  “我料存中发明此物,不止是工者之利器如此简单。”石越望着沈括笑道。

  沈括神色一振,笑道:“正是如此。因子明说要改进弩的设计,除了以钢为弩臂、统一弩机规格、精确望山刻度之外,我以为还可以设法节省弩手的体力、缩短上弦时间,这棘轮一物,便由此而来—用棘轮传动,便是老妇稚童,亦可张弩!”

  “此物于单兵所持之弩上作用还不甚明显,毕竟工艺甚繁,造价太贵,然而若用到七种床子弩上,则意义巨大。似三弓弩,射程达三百步,一次可发数十箭,然须七十人操纵,消耗体力甚巨,若装上棘轮机构,则多不过十数人而己!且激战一日,亦不觉疲惫。”

  苏颂顿时大喜,他知道沈括所说数据,是《武经总要》所载,而实际上其中所记载诸弩射程,都有故意说少,为了是麻痹敌人。三弓弩之射程为三百步,实际上不过是最小射程而己。床子弩成力巨大,是攻守必备之物,如果改进至此,则毫无疑问会大大增强宋军的战斗力。他思付一会,道:“若能如此,则禁军组成战阵,三百步以外,用床子弩与神臂弓,床子弩先发,神臂弓次之,一百五十步以内,则用弓箭。若是守城或有营阵防护,床子弩之威力,实不可小视。不过……”

  “不过什么?”石越见苏颂忽现迟疑之色,不免有点模不着头脑。

  “钢臂弩的推广,甚是问题。虽钢、铁产量皆有增加,而且钢为臂,可以减少天气变化对弩的影响,增加射程与力量,但是全面采用配备钢弩机、棘轮的钢臂弩,价格不菲,亦是一大问题。”苏颂身为军器监,自然要考虑到兵器的价格成本问题。

  石越笑道:“我担心的却是产量。”

  石越笑道:“我担心的却是产量。”

  “既便人人有弩,一年装备至少两至三个军,亦应当不成问题。”苏颂对于产量反而不以为然。

  “三个军?年产四万五千把钢臂弩?”石越不可思议的反问道。

  苏颂淡淡的回道:“如果让所有作坊全部开工,我能做到。”

  “石越笑着摇了摇头,道:”只需整编一军,装备一军,如此足矣。以前的淘汰军器,不妨卖给民间的武装船队,装备厢军,还有甚是需要军国利器,普通的弓弩,正好送给他们。至于成本问题,我会再想办法考虑……“

  苏颂笑道:“若皇上最终能允许彻底开放民间持兵器之禁,允许卖诸葛弩,那么许多兵器,也可以卖掉。民间用来打猎,却是最合适不过。”

  石越脸然顿时黯淡下来,叹道:“始终是国家大防,能否最终通过,我亦没有把握。”

  “但是所有的报纸都一致支持彻底解除持兵之禁,白水潭学院的技艺大赛马上又将举行,民间清议,却是一致支持的……”沈括插口说道。

  “且看文相公要如何说。”石越摇了摇头,文彦博的心思,委实难猜,偏偏李丁文又被派出去了。

  *****************

  让石越没有想到的是,他今时今日之身份地位,早己不比以前,既便在政治声望颇受影响的情况下,亦有人对他讨好献媚。仅仅数日之内,便有工部虞部员外郎、来京叙职的淮南东路转运使、均州知州、虔州知州接连上表,公开支持解除持兵之禁,淮南东路转运使更是进一步重提当年石越钢铁奏折之旧事,甚至提出可以让部分兵器生产民营化!

  石越自是知道这些人支持自己,并不是因为政见相合,而不过是这些人知道自己的地位日渐一日的巩固,希望凭借这种支持进行政治投机,为自己以后谋一个好职位。当年党附王安石的人,大抵便是此辈。石越自然不介意他们进行投机,但是“回报”这种东西,他暂时却没有准备给他们,他没有任何兴趣走上王安石的老路。

  不过这几份奏折的确上得恰得好处,又过了数日,苏颂便同时向皇帝和尚书省提出了改进手弩与床子弩,装备整编军队,处理过往军器等一系列问题的札子。是否允许民间制造、携带部分兵器,立时成为朝廷必须要讨论的一大问题。

  *****************

  “数日之内,皇上接连召见韩绛、吕惠卿、文彦博、王韶、冯京、吴充、司马光、王硅、陈绎、蔡确、韩维、张操、元绛、曾孝宽、郭逮还有李宪共十六名大臣,询问对于修路与军屯、解除持兵之禁、允许部分兵器私营的看法……”司马梦求一面说,一面打量石越的神色,却见石越面凝如水,竟是丝毫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