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

作者:阿越



  “道理是这样不错……”章惇苦笑道,“然这数千精兵,又要从何而来?国朝制度康时你是知道的,擅自调兵是弥天大罪,况且纵然你我愿意担此罪责,却也无你我能调动之兵……”

  “只要章兄有这个心,便不是全无办法。”唐康望着章惇,嘴角微翘,淡淡道:“章兄放心,便是擅调禁军之罪,也由唐某一人担了。烦劳章兄在此主持大局,盯紧那些无法无天的赤佬,分别差人向汴京、京兆府告急。我往南边走一趟,四日之内,无论成与不成,我都来此与兄会合。”

  章惇一愣,看着唐康,半信半疑道:“康时却是要往哪去?”唐康在戎州的所作所为,章惇早有耳闻。熙宁十四年宋夏战争结束,宋朝陕西路安抚使石越调任枢密副使,被有意闲置。没多久,唐康就离开了枢密院,左迁戎州知州。他上任伊始,便逢益州路推行被称为所谓“熙宁归化”的诏令,戎州位于益州路之西南,全州编户不过万余,但是下辖之羁縻州却有三十个之多,情势异常复杂。当日唐康接到有关的公文后,便隐而不发,每十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只管轮流宴请各羁縻州部族首领,几乎整整半年之久。那些首领只道他软弱无能,昏愚可欺,对他全无警惕之心。他却暗中派人打探各部虚实,将那些桀骜不驯、素来不服宋廷的部落首领一一记下。半年之后,唐康以商议戎州下属南溪县盐井的配额、盐价为名,大宴本州各部首领,席间突然要各部族无偿协助修缮戎州城。那些桀骜难制的首领刚刚跳出来反对,唐康就立即翻脸,当场宣布早已网罗之罪状,格杀夷部首领四十余人,随从一千余人。那些夷人虽然想要反抗,却想不到那宴会中的酒都是蔓陀罗酒,唐康算准时间,正好那时药力发作,赴会夷人一个个手脚无力,昏昏欲睡,竟是被一网成擒,连一个报信的都没有跑掉。唐康又招募当地汉人、熟户为义勇,亲自领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剿几个势力最大的部族,或剿或抚,戎州西南夷群龙无首,顷刻瓦解。然后唐康强行下令,修葺戎州城寨,将各族之贵人、豪杰以及精壮全部徙于城中杂居,加强控制。他又清理各族之财产田地,按身份高低分割,戎州城中的西南夷倒有一半以上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地主,而原有的奴隶则变成了佃农。唐康又派出汉人熟户,教授普通夷人民众耕种之术,发放种子,租给耕牛,鼓励垦田……如此恩威并施,当“熙宁归化”诏颁行后,泸州、嘉州、黎州、雅州等地相继发生叛乱,整个益州路西南烽烟四起,叛乱甚至一直牵缠至大理国之时,戎州却是安若磐石,竟成为宋军镇压西南夷叛乱的最稳固的基地。唐康也因此获得皇帝的赏识,此番进京,传闻是要晋升为枢密院检阅司知事甚至是副都承旨。

  所以,唐康杀伐果断,才智出众,那都是不消多说的。而他此番能重返枢府,更是引人联想,石越在熙宁十五年十月罢枢密副使,乞辞太子太傅,以观文殿大学士兼提举编修敕令所,负责整理编辑宋朝一百余年来所有的法律、敕令、条例,与大宋政局一直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他看似没有任何实权,却又不同于被贬窜。与宋朝过去所有的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受到皇帝猜忌的大臣们的下场大为不同的是,石越虽然表面上离开了权力的中心,但实际上却是打而未倒,他以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居汴京主持编修敕令,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每个月至少能见到皇帝十次以上,除了少数宰执重臣外,在人臣当中,根本是无人能比。而更让章惇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石越乞辞太子太傅,居然被恩准了!章惇自然非常明白,新官制中的三师、三少,以及中书令,侍中,所有这些官衔,表面上是极大恩宠,但是实际在政治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句号。因为这些官职名位太高,其拥有者一旦兼有实权,就会拥有巨大的权力,很容易成为皇帝难以制约的权臣,这是皇帝竭力要避免的局面。所以尽管这些官职人人渴望,但是每个人却都只希望自己在致仕的时候得到这些尊衔。石越的太子太傅虽然还留有进步的余地,却也属于名位极高的崇官之列,这个“太子太傅”,虽然对于石越还谈不上就一定是个句号,但目前来说,于他的仕途也可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章惇暗中揣度过皇帝的心思,当初授石越太子太傅,是为了平息对石越无止境的攻击,防止这种攻击升级失去控制,给各种势力一个都过得去的交待。而在十个月后准辞太子太傅,政治嗅觉极为敏锐的章惇立即捕捉到一个信息——皇帝随时准备重新起用石越。而唐康重返枢府,更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

  但无论怎么样,宋朝对禁军的控制可以说是制度严明。章惇身为陕西路巡边观风使,也无权调动任何驻陕禁军,何况唐康区区一个刚卸任的戎州知州!别说石越的复出还只是极少人能够嗅出的一丝气味,便算是石越真的已经披麻拜相,唐康也不可能如此为所欲为。

  他暗暗打量着唐康,只见他慷慨睥睨,顾盼自雄,心下不免疑他少年得志,才智有余而稳重不足,不知轻重,误了大事,又见唐康只是笑而不答,沉吟一下,又委婉道:“我总是有个陕西路巡边观风使的差遣,不若由某去京兆府与范纯粹、高遵惠他们商议,便是禁军调不动,眼下长安还有一万多教阅厢军,不如……”

  听话知音,唐康已知他信不过自己,笑道:“章兄,若是刘庠还是陕西转运使,你这计策原本可行。然恕我直言,现时乃是范纯粹做转运使,高遵惠为提督使。范、高二公素来循规蹈矩,恪守祖宗法度,此非常之事,一无诏旨,二无两府敕令,章兄若去,他二人必劝兄为持重之计。”

  章惇心里也知道范纯粹毕竟不懂军事,而高遵惠以外戚提督大镇,谨小慎微犹恐招致流言蜚语,二人多半是不会同意冒险的。到时候肯定是缨城自守,然后派人向朝廷请旨,连带着自己也施展不开手脚。章惇心里最初是打的驻长安的一营禁军的主意——那营都指挥使,是卫尉寺出身,他知道那个属下,头脑简单,他章惇略施小计,不难把那一营禁军诳来,只不过要担的风险太大,他原想与唐康商议,把更多的人拉下水来,将来朝廷若追究起来,他才有余地把罪责推给别人,将功劳留给自己。眼见唐康神情,似乎胸有成竹,他心里更是疑惑——若是唐康真的有办法调来禁军,那自然是一件好事,擅调禁军的罪责,就让给唐康好了,反正他有两个大后台帮他顶着;但若他调不来禁军,岂不耽误大事?

  “此事关系太大……”章惇又看了唐康一眼,缓缓说道:“康时须得告诉我你去的是何处,怎样调来禁军?让章某心里有数。”

  唐康抬眼望着章惇,四目相交,微微笑道:“章兄若是知道了,便与此事再也脱不掉干系。我从不敢欺君,来日皇上问起,章兄是否知道此事,若此时章兄不问,我便能回‘不知’,若此时章兄定要问了,我便不能欺隐。还请三思……”

  章惇毫不迟疑,道:“这个干系我岂能让康时一个人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