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少年早慧,7岁出家后,“从师受经,日诵千偈。偈有三十二字,凡三万二千言。”不光是背这么多字,而且还“师授其义,即自通达,无幽不畅”。这样超高的智商,已经是世间少有。加上出身王室身份高贵,立刻被全民信仰佛教的龟兹人奉为神明。
他母亲为了不让儿子被盛名拖累,被人捧杀。在他九岁时带着儿子穿越茫茫大漠,渡过辛头河,来到了佛教圣地——罽(音JI)宾。
罽宾,亦称犍陀罗,现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地区。公元前58年被贵霜王朝犍陀罗的迦腻色伽王一世定为国都,为最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之一。法显、北魏使者宋云和玄奘都来过此地习法。鸠摩罗什也不例外。
这个地方对佛教艺术发展尤其重要。甚至,影响到了中国的佛教造像艺术。
佛教在公元前六世纪兴起后,数百年间本无佛像,而是以脚印、宝座、菩提树、佛塔等做为象徵。公元一世纪后,随着大乘佛教的流行,偶像崇拜渐成风气,遂有佛像的创作。而在犍陀罗地区,因为亚历山大大帝曾经征战到此,将希腊艺术带进来,佛像的制作较多地吸收了希腊式雕像和浮雕的风格。犍陀罗艺术成为了佛像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
我的博客里贴出了犍陀罗艺术的佛像造型照片,非常希腊化。椭圆形面容,眉目端庄,鼻梁高长,头发呈波浪形并有顶髻,身披袒肩大褂,有些佛像还雕有胡须。
犍陀罗艺术一路东进,犍陀罗艺术朝着丝绸之路一路东进,先是在三世纪后向贵霜统治下的阿富汗东部发展,被塔利班炸掉的巴米扬大佛就是这种艺术流派的典型代表。
西域人以印度石窟建筑和犍陀罗巨型造像结合起来创立石窟佛像,不仅影响了新疆库车克孜尔千佛洞为代表的一系列佛窟的艺术造像,也同样影响了后世的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在罽宾,鸠摩罗什拜小乘佛法大师,才识渊明的盘头达多为师,系统学习小乘佛法。《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四百多万字,罗什充分显示了他超高的智商。他的记忆力与理解力让师傅盘头达多赞叹不已,称其神俊,并推荐给国王。
盘头达多是罽宾王的堂弟。罗什是堂弟的高徒,罽宾王自然礼待他,将10岁都不到的罗什请入宫中与外道论师辨论。
关于辨论,我在《不负如来不负卿》中说到过,辩论是早期宗派争夺民众的主要方式。在印度,辨经非常惨烈,失败者往往就会销声匿迹。有的人会割掉自己的舌头,有的人甚至不惜自杀。轻一点的,必须改换门庭,拜胜者为师。而胜利者则会一战成名,万众瞩目。结果当然是信徒云集,得到国王的尊崇和大量的布施,成为一代宗师。玄奘在西域和印度就赢过好几场辨论,名声大震。
10岁的罗什到底是怎么跟一群欺负他年幼的大人们辨论的,史书中并无详细记载。但毫无疑问,他赢了。“言气始交,外道轻其年幼,言颇不逊,什乘隙而挫之。外道折伏,愧惋无言。王益敬异。”
这场辨论的胜利,为十岁的鸠摩罗什赢得了特殊的待遇:“日給鹅腊一双,粳米面各三斗,酥六升,此外国之上供也。所住寺僧乃差大僧五人,沙弥十人,营视扫洒,有若弟子。其見尊崇如此。”
10岁的他,光是扫地干活的弟子便有十个。我至今遥想,都觉得神往至极。
这样的待遇,不光是因为他背后强大的龟兹王室,更是他自己超高的智慧得来的尊崇。他在罽宾待了三年,十二岁时母亲认为他已学足,便带他回到了故乡——龟兹。
白沙瓦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可惜因为近年来局势紧张暴力冲突不断,未能如愿。博文中所有的照片,均为网上转载,非我所拍摄。但愿我今生,能亲自去一次罗什少年求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