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贬不一的《心理罪》系列小说
2017-04-22 阅读 : 次
天才一秒记住书斋楼网址:www.shuzhailou.com 书斋楼拼音+.com!很好记吧!
反方:《心理罪》不是推理小说,而是犯罪小说。如果说《心理罪》诞生时被摆在了神坛上,那么现在再看《心理罪》感觉就有点不合时宜。
这么说有两点原因:第一,《心理罪》的文笔是多年前流行的小说笔法,即没有现实感。这种笔法清晰地把现实和小说划分开来,小说中的很多语言和心理描写,都让人有隔阂感,现实中没有人去这么表现。这也就导致了无论方木的遭遇多么悲惨,选择多么感人,我都只能有同理心,而没有同情心,因为文笔无时无刻提醒我这只是一个小说人物。
第二,这是一本犯罪小说,但是对犯罪心理的形成却语焉不详。我知道一些小事会刺激犯罪,可也有仅此而已了。这本书没有去尝试探讨更深层次的犯罪成因,只是告诉读者结论,但我会怀疑结论的得出是否正确,让我再次确认这只是小说,没有代入感,对于现实更不会有什么启发。过去的2、3年中,很多影视书籍都纷纷涉入推理探案领域,该领域的作品也快速成熟起来。2017年的现在,再度《心理罪》未免略有不合时宜。
正方:近些年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文学性”来评判作品本身,强行用文学性解读作品,有种无理取闹,突出某种格调(没错,就是逼格)的嫌疑。
第一点,《心理罪》作为悬疑小说,用“不够严谨”来评价它,是不合情理的。其一,完全符合现实的侦破没有观赏性,完全属实,只能写出纪实小说;其二,小说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作品,悬疑小说也不例外——警察会翻着《福尔摩斯探案集》破案吗?并不能,大家都知道那些小说在推理上是不严谨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说它们不精彩。
客观:《心理罪》若要贴个标签,应当是悬疑/惊悚/推理小说。
《心理罪》立意较为新颖,角度选取独特并且,作者通过仪式感强烈的犯罪现场和犯罪手段,很好的营造出悬疑/惊悚的氛围。在写作上,作者更追求的是情节的紧张和连贯性。所以阅读流畅,而有些细节缺经不住推敲,可以说是缺点,但也是为悬疑这一元素服务的。然而心理罪配角人物塑造的有些平板,为了营造一些巧合,导致人物动机显得比较牵强。《心理罪》可以看做是国内对推理小说的一次很好的尝试。因为推理这一类型已经有一百多年了,经典的如三巨头那样的使用纯粹的轨迹作为卖点的小说已经不太好写了。
因为一是经典诡计实在是用的太多,复杂到原创新的经典诡计比较困难;二是原创诡计即使能保持诡计的质量水准,然而大多数都会显得有些复杂,另非推理爱好者望而却步。社会派是一条很好的出路,淡化推理元素,融入其他元素。而《心理罪》不但将推理元素转接到犯罪心理画像上,而且融入是一些悬疑/惊悚的元素,就读者的反应来看,是十分成功的。